伊萬的徒弟小王立刻反駁:“可在沒有電網的牧區,我們加氫三分鐘就能跑一天!”
葉雨澤走進來時,正看見兩個年輕人蹲在地上畫圖紙——
左邊是城市交通網,密密麻麻的充電樁像星星。
右邊是戈壁分布圖,加氫站沿著公路連成線。
“這才是正經事。”
他笑著遞過去兩瓶礦泉水,“電動車在城里跑,氫能車在城外轉,就像光伏板和草方格,少了誰都治不了沙。”
這時,楊革勇從非洲打來了視頻電話。鏡頭里,一群黑皮膚的工人正在安裝“雙能車”的光伏制氫設備,遠處的油田抽油機正緩緩轉動。
“我們把減持油田的錢投在了這里。”
楊革勇的聲音帶著風沙的粗糙,“白天用光伏制氫開車,晚上用油田的余熱給電動車充電。葉風說得對,一環扣一環,最后都落到農民的錢袋子里。”
掛了電話,王麗娜的視頻也打了進來。
她抱著剛滿月的兒子,背景是戰士集團的新生產線。
“‘閃電七號’和‘雙能四號’的通用模塊搞定了。”
她晃了晃手里的圖紙,“下批出口歐洲的車,一半裝電池,一半裝儲氫罐,讓客戶自己選。”
“對了,伊萬那個蒙古包支架的專利,我們想用在電動車上,給牧民拉太陽能板。”
伊萬在旁邊聽見了,立刻嚷嚷:“專利費免了!但你們的電池低溫技術得共享,我們的車要去北極圈!”
夕陽西下時,所有人都站到了觀景臺上。
遠處的光伏產業園像一片藍色的海洋,近處的棉田泛著白浪。
“雙能車”和電動車在田埂上并排行駛,揚起的塵土里混著青草的氣息。
葉雨澤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第一次在戈壁上種下梭梭苗,那時誰也想不到,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會開出這樣絢爛的共生之花。
夜色漸濃,軍墾城的路燈亮了起來。
葉茂的兒子騎著兒童車,追在一輛加氫的“雙能車”后面跑,車尾部排出的水在地上積成小水洼,映著漫天星光,像撒了一地的希望。
葉雨澤知道,這場關于能源的探索永遠沒有終點,但只要車輪還在轉動,只要綠意還在生長,這條路就永遠值得走下去。
不過他不畏懼面對任何挑戰和壓力,如今,兩個兒子也都成長起來了,都各自獨當一面,他這個老人家也可以退休了。
說實話,他的戰士集團雖然創造了很多奇跡,但總得來說,只是在技術方面的突破。
而如今的戰士集團,在新能源方面卻創造了很多的第一。不謙虛的說,等新能源真正開展起來,就可以說創造了一個時代!
而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創造這個時代的是華夏人,是華夏的企業。
雖然如今的老總是米國籍,但那又怎樣?只不過是因為發展的需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