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州近年來吸引了多家新能源車企建廠,未來進步黨正推動將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包括電池生產、電力來源)納入州環保考核體系,以此凸顯其相比燃油車的環保優勢。
但反對派議員聯合煤炭、燃油發電企業,提出了一套“修正版核算標準”。
要求將新能源汽車所用電能的上游燃煤發電碳排放,按照“雙倍權重”計入,而燃油車的尾氣排放則僅按“實際排放量的70%”計算。
這種明顯傾斜的核算方式,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碳排放優勢”在官方數據中被大幅削弱。
未來進步黨議員怒批這是“數據造假式的政策偏袒”,他們聯合環保組織發布獨立核算報告,揭露規則漏洞,并發動民眾對州環保署進行施壓。
這場圍繞“數字公平”的較量,讓佐治亞州的環保政策一度陷入信任危機。
最終在輿論壓力下,州議會不得不成立第三方委員會重新制定核算標準,但博弈已拖延了新能源汽車在該州的推廣進程。
在北卡羅來納州,燃油車維修行業的生存焦慮被反對派議員轉化為政治武器。
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傳統汽修店因缺乏電機、電池維修技術而生意下滑。
反對派趁機提出議案: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向州內燃油車維修店支付“技術轉型補償金”。
每售出一輛車需繳納200美元,同時強制新能源車企公開核心維修技術數據,“確保維修市場公平競爭”。
未來進步黨議員指出,這是“把行業轉型成本強行轉嫁給創新企業”,公開核心技術更是侵犯知識產權。
他們提出替代方案:由州政府牽頭,用新能源車企的稅收部分補貼汽修店的技術培訓,而非直接索取補償金。
但反對派拒絕妥協,甚至煽動部分汽修店主圍堵新能源車企門店,制造輿論壓力。
這場博弈最終以“折中方案”收場——補償金標準降至50美元,且僅針對成立10年以上的老牌汽修店。
但新能源車企的技術數據仍被要求部分公開,雙方都宣稱“贏得了部分勝利”,卻都暗藏對未來的擔憂。
每一場州級博弈的背后,都是新舊產業勢力的角力,也是兩黨在發展理念上的碰撞。
未來進步黨試圖為新能源產業掃清障礙,卻不得不面對傳統利益網絡的層層阻撓。
反對派用“保護就業”“維護公平”包裝自身訴求,實則在延緩變革的腳步。
而戰士新能源的崛起,就像一塊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漣漪正擴散到每個州的經濟肌理中,讓這場博弈注定成為產業轉型期的漫長拉鋸戰。
這這場無休止的博弈當中,葉風也是頭疼,因為既要推動洗能源的發展,同時也要保護戰士燃油車的目前的銷售。
其實未來進步黨目前的言論很多也是自相矛盾,可哪個黨派不是如此呢?
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包括葉風自己,若不是為了戰士集團,他才不會操這么多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