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了聯盟推行“小微企業扶持計劃”的受益者,獲得了低息貸款。
女孩艾莎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以《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為題獲獎。她在作文中寫道:
“我想像聯盟診所里的醫生那樣,治好人們的病痛。守護者葉眉說過,知識能改變命運。我想用知識,去改變更多像我一樣的女孩的命運,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健康、強大。”
這些個體的努力、夢想和微小的成功,如同散落在廣袤土地上的種子,在共和國提供的相對穩定和有序的環境下,悄然生根發芽。
它們或許微不足道,但匯聚起來,卻是東非共和國未來繁榮最堅實的希望所在。
葉柔在閱讀內部簡報時,特別留意到了這些來自基層的積極信號。
她知道,法律的條文、政治的架構、貨幣的信用、邊境的安全,所有這些上層建筑的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守護和激發這片土地上每一個個體的生機與活力。
東非共和國廣袤的國土之下,沉睡著億萬年來積累的自然寶藏。
過去在塔國混亂的統治下,這些資源或被野蠻開采、利益流失,或因安全局勢而深埋地下,無法惠及民眾。
聯盟統一后,系統的地質勘探便已提上日程。隨著共和國局勢初步穩定,一場喚醒地下脈搏的戰略行動全面展開。
由楊大主導的“國家資源委員會”整合了原索馬聯盟的地質勘探力量,并引入了戰士集團旗下精銳的工程勘測團隊和兄弟集團先進的物探設備。
勘探隊的身影出現在從北部高原到南部裂谷的廣袤區域,他們的護衛往往由經歷過戰火考驗的老兵連隊擔任,確保在偏遠地區的安全。
很快,捷報頻傳:
在西部與中部交界處的“乞力馬扎羅余脈”地帶,發現了超大型的稀土礦藏,尤其是鑭、鈰、釹等用于永磁電機、電池和精密儀器的關鍵元素,品位高、易開采。
在南部原塔國腹地的“坦噶尼喀地盾”區域,探明了儲量驚人的高品位鋰輝石礦和鈷礦,這是新能源電池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而在北部干旱高原,則發現了潛力巨大的鉑族金屬(鉑、鈀等)和釩礦,后者對于大規模儲能電網至關重要。
這些發現,讓共和國高層欣喜之余,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消息無法完全封鎖,國際礦業巨頭和其背后的國家勢力聞風而動,覬覦之心昭然若揭。
如何開發這些寶藏,而不重蹈非洲許多“資源詛咒”國家的覆轍,成為擺在葉柔政府面前的嚴峻課題。
“我們不能只賣原材料,”葉柔在資源戰略會議上斬釘截鐵地說:
“那是過去的老路,利潤被中間商和國際市場波動剝奪,留給當地的只有被破壞的環境和空洞的財富。”
“我們必須掌握主動權,盡可能將產業鏈留在國內,至少要進行初加工和部分精煉,提升附加值。”
葉眉補充道:“這需要技術和資金。戰士集團在資源開采、工程基建上有雄厚實力,兄弟集團在精密制造、化工提煉和全球銷售渠道上有獨特優勢。我們必須與他們進行更深度的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