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位于深水涉的‘龍德花園’開盤,這是長江實業開發的第四個高樓小區。
在這兩年里,長江實業開發的單元樓數量,超過港島其它任何一家地產公司;
雖然只有四個項目,但因為都是大型住宅小區,所以在住宅單元樓的數量上,還是獨領風騷的。
鑒于‘紫金城三期’銷售沒有以前暢快,1個多月時間才售出60%左右的房子;
所以吳光耀決定,把深水涉的‘龍德花園’采取低價銷售;房子一律采取九折出售,以快速的回籠資金。
效果不錯,當天售出500套,占總量的32%!
比‘紫金城三期’的銷售情況,稍稍好一點點。
此時,離吳光耀記憶中的房價/地價暴跌還有一年,所以吳光耀也急了,恐怕中區的三塊地皮來不及開發了。
因為長江實業來不及開發中區的三塊地皮,所以吳光耀決定,把這三塊地皮賣掉。
這當然沒有任何問題,此時東南亞、東瀛的資金都來到港島做起了房地產生意,歐美資金也有不少。
最終被三塊地皮分別賣給了日本財團、英資財團、法國財團,長江實業收獲了2900萬港幣的現金。
這些財團買下這些土地后,可能等不了一年,港島就會發生地價/房價暴跌,不知道到時候該做何想?
當然,這完全怪不到吳光耀,因為這是正常的商業交易。
但是,這確實是吳光耀特意坑這些外資一把,因為長江實業特意沒有賣給華商。
這三塊地皮買的時候,才300萬港幣;可想而知,這幾年港島的地價和房價漲到什么程度。
長江實業最早投資不過400萬購買地皮,后續瀾灣別墅的利潤也投入到買地皮之中,相當于買地皮花了不到800萬港幣。
800萬港幣購買了8塊地皮和一個物業,7年之后的總價值在7500萬港幣以上。
8塊地皮,長江實業只來得及開發5塊地皮,分別油尖旺深四個住宅樓盤,和尖沙咀的長江中心大型商業體。
四個住宅地盤,保守利潤7000萬港幣,在加上賣掉的三幅地皮2900萬港幣,長江實業正好有一個億港幣的資金。
長江中心商業體需要投入7000萬港幣,所以賬上還有3000萬港幣,等待1958年的抄底時刻。
其實,吳光耀個人手里還有很多錢,但是沒打算全部投入到地產業上面。
吳光耀銀行的存款還有足足2500萬美金,這些錢拉鏈產業貢獻了90%,而優衣庫、老鳳祥貢獻了10%;至于其它產業怕這幾年都提不了現。
比如航運,哪怕這次要賺3.8億美金,但是環球航運要擴張;3.8億美金只夠打造270萬噸左右的新船,這個價格還只能大部分選擇東瀛造船廠。
一艘三萬噸的油輪,價值400萬美金(歐美在500萬美金左右),足以在港島中區購買兩到三幢六層高的大廈。
可以想象,等六十年代來臨,吳光耀有多少幢大廈在海上恣意航行!
海王王國,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1960年的時候,吳光耀擁有500萬噸的貨輪/油輪,自然不會滿足;那么接下來的十年,就爭取把船隊在1970年的時候,擴張到1800萬噸到2000萬噸;七十年代還得繼續擴張,爭取在七十年代末達到3000萬噸。
那么這只船隊在1980年前,就價值50億美金左右,到時候怡和等英資洋行,那里還是吳光耀的對手。
其實,哪怕是在六十年代,吳光耀的資金實力,也足以吊打這些英資洋行;但卻不是最好的時機,所以吳光耀可能只是會和這些外資企業來個小小的交鋒。
在五十年代,吳光耀就和英資洋行的三家,來了一個小小的交鋒;當然,正因為是小小的交鋒,所以港府才沒有偏袒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