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左右!”
聽到一年時間,吳光耀放下心來!
離‘中英談判’還有兩年八個月,必須卡點!
而10億港幣的資金,對于港燈集團來說,并不算困難;
港燈集團并無負債,相反還有一筆政府凍結的儲備基金;
凍結的儲備基金是港燈公司(只是電力公司)超過15%的利潤部分,港燈集團在發生經營虧損、新電廠投資時,可以去申請動用這筆儲備基金;
但投資地產,肯定是不可以申請!
但港燈資產優良,盈利充裕,貸款五億港幣不成問題,就是十億港幣也可以!
“這個項目可以做!貸款就找光大銀行和恒生銀行,肥水不流外人田,利率保證不高于匯豐、渣打!”
“是,謝謝老板支持!”
吳光耀似乎想到了什么,對吳澤林說道:“會德豐旗下有兩幢大廈——聯邦大廈、國際大廈,你幫我問問他們,肯不肯出售!”
吳澤林聞言,自信的說道:“他們會出售的!他們連會德豐大廈、馬登大廈重建后,都是以出售為主,這兩幢大廈也絕對會出售!”
吳光耀點點頭,一想也是!
馬登家族現在的想法是,對面會不會沒收香港的資產,所以想把陸地資產轉變成海上資產(造船);
而會德豐集團的張玉良家族,也有想移民的想法,所以也想出售會德豐集團的物業。
而說起聯邦大廈、國際大廈,吳光耀只能說,老李對不起了,又搶了你6億港幣的利潤;
為何說搶了李超人6億港幣?
原來,會德豐有一個策略,是將旗下物業作為‘資產重估’,然后當做資本,與外間財團合租聯營公司;組成聯營公司的過程中,會德豐先收取一筆‘重估資產’的非經常性盈利,聯營公司將物業出售后,又再分成利潤。
典型的做法就是:
前世的1980年,聯邦地產(會德豐旗下)與長江實業(李超人旗下)組成聯營公司——卓見投資,各占50%的股份;卓見投資先以10億港幣購買了聯邦大廈、國際大廈,而這10億港幣長江實業需要出5億港幣,即墊付5億港幣;聯邦地產不出一分錢,而且先收5億港幣的‘資產重估費’。
幾個月后,這兩幢大廈以22億港幣成交,雙方各分11億港幣;
相當于會德豐回收16億港幣,李超人賺了6億港幣!
為什么有這么騒的操作?
一切都來源于會德豐對地產信心不足,而李超人知道地產業會越來越旺盛;
果不其然,幾個月后港島的地產就被炒瘋了!
想到于此,吳光耀擔心會德豐不肯直接售賣大廈,而是想這種騒操作;
所以,吳光耀提醒吳澤林道:“那兩幢大廈如果愿意出售,不管那種合作都可以!如果直接出售給我,你就說我報價18億港幣!”
吳澤林驚訝起來,說道:“市場價應該在16億港幣左右,老板會不會報高了!”
吳光耀擺擺手,說道:“你都說了是市場價,現在地產升值很快,我不想耗下去!”
幾億港幣,吳光耀本身也不是特別在乎,但心里覺得打壓李超人,很符合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