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葛玉蓮帶著換好衣服的小陳程出來,同時拿了兩卷布,遞給陳華說道。
“這幾天又是給你喂豬,又置辦螃蟹粉,又是蓋房的,倒是把事情忘記了,這是許毛頭回來的時候送來的兩卷布,說是一個叫什么胡胖子的人送給你的。
真是大方啊,這么好的綢布,居然一種送了四五米,得值老多錢了,你拿去給你們兩爺子做幾身衣服吧。”
所謂的綢布其實就是桑蠶絲織出來的厚布料,厚者為綢,薄則為絹。
“我哪里會縫衣服哦,媽你給我們縫兩身吧,有多的就留著你們自己用。”
這時代縫紉機是大件,一個鄉有沒有一部都不一定,大家做衣服還得靠自己手工縫制。
在陳華他們這里,這時代女人的基本功就是縫縫補補,女人賢不賢惠看家里人的穿著。
男人的基本功則是編制,至少籮篼、笎篼、背篼、筲箕、撮箕這些家里常用的玩意兒,你得會自己編制吧。
葛玉蓮把布料收了回去,點頭道:“也行,那你們要啥樣的衣服?”
“我就中山裝吧,不過把腰身比原來收小兩寸,褲腿收小一寸,其他的都不變,小陳程的你看著辦,不過同樣可以把褲腿和腰身收小一些。”陳華說道。
葛玉蓮聽得有點皺眉,說道:“這樣做出來的衣服不方便干活啊。”
陳君在一邊插話道:“媽,你覺得大哥還需要干多少活兒嗎?人家這是為了好看吶,你就照著他說的做吧,先看看效果,如果好看,以后我的衣服也這么做。”
“咋能不干活兒呢?農村人就算沒有農活兒,煮飯喂豬總是免不了的啊。”在葛玉蓮看來,農民就得干活兒,這是天職,只有不停的干活兒,才能有飯吃。
“嘿,就咱大哥這本事兒,隨便做點啥不比干活兒賺的多,有錢還怕沒肉吃嗎?”
陳君現在也有錢,小姑娘已經有點飄了。
陳華趁著小陳程在葛玉蓮懷里,笑道:“你們先聊著,我去割點藤子回來喂豬。”
見陳華出門,葛玉蓮給了陳君一巴掌,笑罵道:“趕緊過去給你哥燒水,一點眼力勁都沒有,以后你不想吃肉了。”
陳君挨了一下,心里自然不舒服,對一邊傻笑的陳東腦門一巴掌,吼道:“趕緊去抱柴啊,一點眼力勁都沒有,以后你不想吃肉了。”
陳東也不惱,戴上厚手套,背上背篼去裝柴火。
陳華家有燒不完的柴火,就是取柴火的時候得小心一點,畢竟花椒樹上面刺多。
等陳華背著紅薯藤回來,陳君也差不多把水給燒開了。
陳華丟過去幾個紅薯,笑道:“都是黃心的,甜的很,丟進灶煻里去晚上吃。”
陳華放下背篼,取了一個大撮箕,在里面墊上一塊豬草板,一只手按緊紅薯藤,一只手抓著菜刀,不一會兒就斬了許多出來。
端起撮箕把斬好的紅薯藤倒進大鍋里面,又接著斬。
陳東則用鍋鏟在大鐵鍋里面使勁攪和,把斬好的紅薯藤燙熟后,立馬撈了出來,然后兌上半碗螃蟹粉,就提到了豬圈里面去。
都是農村的苦孩子,干這些事情很是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