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飯量,真的是無與倫比啊!穆林和林葉同時覺得:“長見識了!”
下午,從小作坊回來之后,穆林見了兩位機修工,帶著李瀝,了解到了常見車型的優點和弊端。
這些都是平常在車行不太接觸到的知識,給了穆林很多啟發。他們給了他購買哪些車型的原始構想,讓他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這一天的收獲挺大的,穆林很高興,晚上下班訂了個包廂,請了他們一起去西湖邊的大飯店,好好飽餐了一頓!
果然,吃貨老板,在哪里都混得開!
回到賓館收拾了行李,他們便去了高鐵站。這次行程是先南下,再北上,最后西行,很緊湊。
下一站是甌城,距離杭城三個多小時的高鐵,到了再入住休息。穆林的主張是“狀態論”,也就是主張做大決策的時候不能趕!
其實這也是心理學上的一種觀念。說的是一大早如果太趕,心理上就會早早被疲憊所占據,處理問題就會急躁,求快,少耐心!
很多細節就會被忽略,很多決策可能就會比較馬虎,做不到精益求精。如果午后平靜下來,發現了上午的決策問題,就可能會產生懊惱的情緒。
沉浸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不利于下午工作時的正確判斷。他們時間不多,沒有那么多精力去修正錯誤,務必要在一天內把所有的問題精準地解決。
所以,穆林所有的短途行程都是擺在傍晚,晚上到了異地酒店可以好好睡一覺。這是為了保證第二天以悠閑自信的狀態開始工作。
候車室里:“葉子,高鐵沒坐過吧?雖然是短途,和地鐵也差不多,但多少也是新鮮事兒!”
“嗯,沒坐過,挺好奇!”
“比地鐵和火車舒服,有點像飛機,但是空間更大些!”穆林介紹著,“我們短途,我就沒敗家地去買特等艙,進進出出還打擾人家睡覺。我們是商務一等艙,座椅可以變成躺椅,挺舒服的!”
從候車到上車,他們一路上都在聊。
“為什么是高鐵?”
“山路多,汽車其實顛簸著挺累的,還要好幾個小時。普通火車噪音太大,高鐵最舒服了!高效環保,應該多造幾條!”
“打廣告呢?”
“反正我覺得不錯!而且我覺得,不久的將來,汽車都會是電力能源。汽油柴油太不環保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不環保,為什么你還沒倒閉?”
“怎么說話的啊?”穆林朝林葉的腦袋敲了個栗子,“各有各的原因,離不開唄!”
“不單單是這個原因吧?”
“兩種,一種是技術上的障礙,一種是人文障礙!”
“技術?人文?”林葉真不懂車,也不懂很多開車人的心理。
“技術上,長時間大容量,可以和燃油動力媲美的電池,不是造價太高,就是體積太大,不適合普及。
“加油站比比皆是,充電站很少見到。另外充電需要花時間!我在想,如果汽車換電池能像手機換電池那么容易多好?”
“又天馬行空了?”
“可不是!你想想啊!現在不是有很多加油站嗎?要是有很多個充電站,你開進去,掃卡換個電池。舊電池繼續充電,新電池插上汽車電池插槽就能走人,多好?”
“聽上去不錯啊!那是不是以后汽車的設計也需要很大的變化?”
“你看看汽車車型和歷史,已經經歷了很大的改變了,我覺得未來應該還有幾個歷史性的概念變化!”
“那人文呢?”
“嘿嘿,這個比較復雜!你累嗎?不累的話,我慢慢說,我們躺舒服點兒?”
林葉點頭,調整了一個舒適的角度,讓穆林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