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有人出來進言,朱祐樘卻抬手制止了在場大臣進一步去爭論。
“今天朝議便罷了吧,朕昨夜為太子未回宮之事也擔心,沒休息好,這就先回去休息。”朱祐樘說完,便起身。
朝議因此而結束。
……
……
朝議解散。
眾大臣從奉天殿出來。
劉健跟在徐溥身側,問道:“陛下這到底是何意?”
徐溥苦笑了一下,沒說什么。
一旁的李東陽道:“這可以理解為陛下望子成龍。”
“賓之,此話怎講?”劉健問詢。
李東陽道:“太子尚未到八歲,不能出閣讀書,若陛下貿然改變此事,也會招惹非議,又不能貿然找人入宮行經筵日講,不能令太子旁聽,便只能想辦法讓太子多加學習,若建昌伯沒有才學和見識,陛下恐怕也不會同意讓他伴太子出宮。”
劉健無奈嘆口氣,卻也點點頭。
謝遷笑道:“那意思是說,陛下除了不會追究建昌伯帶太子滯留市井之所,還會鼓勵這么做……陛下這望子成龍的方式,還真與眾不同。”
這次李東陽也不去接茬。
徐溥道:“此事本也興不起太大的風浪,太子出宮應低調應之,免得被奸邪所得悉而有謀亂之舉,未來即便朝中有人提到此事,也盡可能大事化小。”
以徐溥的意思。
暫時先不要跟張延齡爭了,尤其是在這種本身就讓皇帝很糾結的問題上。
若不是皇帝同意讓太子出宮,張延齡也不會帶太子去軍營,也不會去戲樓,也不會夜不歸宿。
要追究責任,恐怕先追究皇帝的責任吧?
不管皇帝是怎么想的,想拿這種事扳倒張延齡并不可能,令皇帝降低對張延齡的信任也不太容易,還是要從張延齡做大事出疏忽上入手。
……
……
就在蕭敬出宮準備帶太子回來時。
卻被告知,太子已不在戲樓里,而是跟張家兄弟又去外面玩了。
等自詡問詢之后,才得知不是去玩,而是去拜訪大儒程敏政。
蕭敬心想:“建昌伯跟程學士的關系本就不好,現在還帶太子去?難道是教太子怎么作贗,怎么偷梁換柱,然后教太子怎么賴賬不歸還?”
蕭敬又帶著東廠的人,馬不停蹄往程敏政府上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