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敲定正德皇帝廟號、謚號之時,朱厚熜卻于晨定之后,便在文華殿召見勛戚。
明代勛戚、宗藩看似全部都是草包,毫無政治能力,但因此以為這群人沒有用,那就大錯特錯。
如這般人,看似只是米蟲,完全毫無大用,但這些人若是合力扯后腿,無人敢無視其作用。
且這些人多為盤踞二京,一堆在京營扎根深種,視五軍都督府為禁臠,皇帝可遣人輔助提督,但無視其所在。
另一堆盤踞南京守備、運河漕運、長江水域等地方,如漕運總督此等奉命督漕運官員,亦不敢小覷此輩。
譬如歷史上張居正變法,自文臣、武將、學宮、士紳等等皆有改革,惟對勛戚、宗藩忌諱莫深,不敢輕易動之既是如此。
一旦這些人合力,哪怕皇帝也會忌憚不已。
這也是為何今日,朱厚熜要召見勛戚原因之一。
一旦有了勛戚支持,則起碼可保北京無恙,向使天大之禍,也可朝夕平定。
固然京營早已廢弛,正德年間劉宸、劉寵起義打到京郊,京營莫敢出戰。
然對于安定朝中局面,還是大有裨益!
朱厚熜雖明知楊廷和,不可能起兵造反,也無任何能力起兵造反,將士、官兵更不會與其同流合污,然不可不防!
俗語云:“多個心眼,多條命!”
不久之前手握重兵,還是掌錦衣衛事的指揮使江彬,可是朝夕之間,便被楊廷和擒拿,朱厚熜又怎能不做防備?
哪怕江彬是因為張太后下旨擒拿,而朱厚熜卻是天子,但也不會意味著沒有別有用心之徒,會與楊廷和合謀廢立天子。
數十年前的奪門之變,也未曾有人料到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輗、張軏,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驟然起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使得朱厚熜不得不做提防!
且近來勛戚多有違法亂紀,也是時候先敲打一點,讓其老實別動,免得打亂原本計劃。
今日朱厚熜只宴請在京勛戚,至于處在南京或是鎮守他地者,暫且不管。
朱厚熜自定省歸來之后,諸勛戚已然全部聚齊,各自皆在殿內久立等候。
雖然朱厚熜一再強調,百官公卿到時,需設座位毋使長立,猶屬高齡之臣,更設錦墩,然無眾人皆無一敢在皇帝未臨之前,率先落坐。
見皇帝抵達,勛貴英國公張侖、成國公朱輔、魏國公徐鵬舉、定國公徐光祚,率領武安侯鄭綱、鎮遠侯顧仕隆、永康侯徐源、隆平侯張瑋、興安伯徐良、武定侯郭勛、興寧伯譚祐、應城伯孫鉞。
忻城伯趙武、寧陽侯陳繼祖、城山侯王鏞、安鄉侯張坤、遂安伯陳鏸、西寧侯宋良臣、安遠侯柳文、建平伯高霳、恭順侯吳世興、廣寧伯劉佶、陽武侯薛倫。
武進伯朱江、清平伯吳杰、崇信伯費柱、定西侯蔣叡、靖遠伯王瑾、撫寧侯朱麒、南寧伯毛良、懷寧侯孫瑛、東寧伯焦棟。
懷柔伯施瓚、武平伯陳熹、宣城伯衛錞、彰武伯楊質、武靖伯趙弘澤、寧晉伯劉岳、咸威侯仇鉞等。
以及外戚彭城伯張欽、會昌侯孫杲、惠安伯張偉、常寧伯周大經、安和伯王桓、昌國公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駙馬都尉崔元、駙馬都尉蔡震、駙馬都尉游泰等大禮參拜:“臣等恭迎圣人!”
朱厚熜連忙將朱輔、徐光祚、張侖三人扶起:“諸公速速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