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包荒長話短說,其妻自然滿懷不解,雖然女兒已近及笄,確實需要談婚論嫁,可何必如此倉促?
若是真要嫁人,難道不是應該請家中所有之人,一起討論之后,確定究竟如何,再行告知女兒?
如何此事她一無所知,直到夫君來報,這才后知后覺?
遂滿懷不解發問:“此如何這般突兀?為何此前我未得半點風聲?且天子大婚,怎不是大行皇帝喪期過后,而是如此匆忙?”
按照正常程序而言,此時皇帝應該尚在喪期,天下喜事只能暫且擱置,如天家亦不例外。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六·喪禮一·大喪禮》有載:「文皇帝喪禮……凡音樂祭祀、官員軍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婚嫁官員停百日,軍民人等停一月。軍民素服,婦人素服不妝飾,俱二十七日。」
由此可見,大婚最少也是百日之后,如何新君登基,不過數日便提及大婚之事?
此事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如大行皇帝朱厚照,便是正德元年七月乙酉,禮部才上《大婚儀注》,七月十七日方祭告天地、宗廟,七月二十日傳旨遣官持節,行納采問名禮。
至于歷史上的嘉靖皇帝,嘉靖元年三月已巳,才始命工部修辦大婚禮用料,時年八月,昭圣慈壽皇太后,懿旨大婚選到女子,宜進宮簡選,欽天監其擇日以聞。
直到九月乙巳,定國公徐光祚,告天地、武定侯郭勛告太廟,如此才算真正大婚。
眼下其實不止周包荒之妻無法理解,天下之人同樣無法理解。
朱厚熜若非急于各個當面有所突破,同樣也不至于如此急躁。
但其實也無不可,朱祐樘喪期不滿一個月,正德便已經敕命,準備大婚費用,因此有司還曾上報,因喪禮、以及賞賜大婚用費過多,國庫沒有準備。
只不過是周母面對大事,來的這么突然,感覺有一絲無法理解罷了。
“此事爹爹看過邸報之后,才對我說,其中之事,我也不甚太明了,不過既然爹所言,則想必無錯,我們照辦就是!”
周包荒倒是并未見有太多糾結,反正他爹總不會欺騙他好玩,既然決意如此,自然也就沒什么好問。
且邸報不過記錄,京中一些皮毛之事而已,就算看了,也不見得能知其深意。
皇帝大婚為何如此匆忙,此事周包荒無法知根底,然更不欲去追根問底。
向使普通家庭,狗屁倒灶之事,也是常有發生,既然決意將女兒送進宮中,則必然少不了爭斗,少不了與皇帝同舟共濟。
此前擔心是因為宮廷內斗,怕女兒涉世未深,故而不欲。
可眼前之事,多為前朝與皇帝之事,與后宮則并無太大干系,那又何必去問個究竟?
若是沒有準備當國戚,那周包荒倒是需要搞清楚里面門道,畢竟考試不僅靠八股,更需要靠精明。
若是單憑八股,除非能夠做出四平八穩,無任何風格的文章,讓考官無法將其選入高名,亦無法罷黜。
不然則需要揣摩朝廷動向,以及考官所喜愛文章寫法。
八股文至太祖皇帝重新定制,到今已有一百余年,其中考中進士以數千而計。
然人人習慣不一,則導致文風不一,故而當看文章第一眼,則必然以個人喜好,從而選擇錄取士子。
八股遠非想象之中,只需背熟《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禮記》、《易經》、《春秋》、《尚書》此九本書便夠。
固然出題只在《四書》,以及《五經》之中一本,但并非只需此數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