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小學》、《洪武正韻》、《性理字訓》、《名物蒙求》、《歷代蒙求》、《史學提要》等書籍開蒙。
然后需要知曉《大明律》、《御制大誥》、《大誥武臣》、《大誥三編》、《皇明祖訓》、《告民榜文》、《大明集禮》、《大明會典》、《諸司執掌》等政務書籍。
然后才能輪到《四書》、《五經》
明初科舉定制,考試需《四書》、《五經》。
《四書》以朱熹《集注》為主,《易經》用程頤、朱熹《本義》為主,《尚書》以蔡氏以及古注疏為主,《詩經》以朱熹《集傳》為主,《春秋》以榖梁、公羊、左傳以及孔安國、張洽傳為主,《禮記》以古注疏為主。
另外還要熟讀唐宋文集,以及歷代史書,和典章。
還要精通制、誥、表等寫法,然后用八股格式,來模擬古人語氣。
此外還要會騎、射、算、書、律,每日書寫二百字以上,用二王、智永、歐、虞、顏、柳等楷書字帖為法。
不過隨著時間改變,科舉變得愈發簡單,永樂年間明太宗頒布《四書五經大全》、《性理大全》從而廢棄諸注疏不用,《春秋》廢張洽傳,《禮記》只用張澔的《集說》。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考子還需觀看各種程文以做參考,需要壓中考官的文風習慣,與對方喜用注疏,買其昔年考試的程文,或者文集模仿,好用來打動考官。
若說現在高考難,明代科舉亦未見得能有多易。
這也是為何此前,周啟東甫談及成為國戚一事,周包荒、周包茅感覺難以置信之緣由。
畢竟二人苦習文章數十年,今日一朝放棄,未免覺得甚是可惜。
但如今其父已然決意,又有何毀之說,且并非當了國戚,便不能鉆研經義。
“那好吧,既然阿翁有囑咐,我等自是應從!”
周包荒之妻沉思一番之后,即點頭答應。
此事丈夫來言,可見已然商量好之事,并非她一介婦孺所能夠喙言。
而且其除卻感覺一絲突兀,倒也未曾感覺有任何不對,畢竟終歸嫁人,嫁給何人不是嫁?
況且嫁給天家也是與有榮焉之事,無甚不可。
雖然不知為何家翁為何如此突然,不在想著讓丈夫繼續科考,但想著他老人家必有打算,于是也就沒有太多疑問。
媳婦料理家中瑣碎,給丈夫一個寧靜港灣便可,至于其他之事,根本無須插手太多,畢竟還未到自己當家做主之刻。
不放心的周包荒,于是又加一句:“此事萬不可疏忽,娘子當確認無誤!”
“此事我自省得,不過女兒應該不會心有他人!”
周包荒之妻也是大戶出身,同樣熟讀詩書,這等事情如何會不清楚?
“我亦如此認為,不過此事非同小可,還是謹慎為上!”周包荒如何不知自己女兒?
但眼下之事,不可將其視作兒戲,總歸小心無大錯,不然等到問題發現,想要亡羊補牢,但也早已晚矣。
“嗯,你且在此稍待,我去去便來……”丈夫鄭重其事,作為妻子的她,自然不會去扯后腿,而是拼命保證。
“去吧……”周包荒點點頭,目送妻子離開房間,轉往女兒閣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