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對于清丈田畝根本不看好,認為吏治未清之前,清丈田畝純粹就是自尋死路。
首先清丈田畝,必須以集中所有力量執行,然而眼下連朝堂尚且不穩,又何談集中力量?
其次清丈田畝,以何人為之!
官場尸餐素位之人多如螻蟻,是否會懼怕反抗之力,從而執行新政之時拖沓。
或者蠅營狗茍之徒,是否會勾結大戶,殘害生民皆不可知。
至于大戶、宗親、勛戚是否會趁機造反,同樣未有可知。
楊廷和位居內閣大學士多年,對于國家弊病早已了解透徹,以國家之力,若是有人造反,未必還有能力一次鎮壓。
如果不能一戰畢功,時間一長,天下人都看到朝廷外強中干,屆時狼煙四起,又該如何御之?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楊廷和既然已是大明元揆,那么他必然需要做好分內之事,不然就是尸位素餐,枉食明祿。
不僅科道不同意,百官不同意,天下萬民也不會同意。
皇帝是他與張太后一同所立,若是皇帝因此亡國,他也難逃其咎,更無顏面對大明歷代先帝。
楊廷和之言朱厚熜聽了個明白,其中道理非常顯然。
其意并非不同意,而只是不同意現在。
歷朝歷代兼并土地之害,在場之人無人不知。
但能將清丈田畝成功者,則寥寥無幾。
是故聽后緩緩頷首,然后又環顧四周:“你每覺得如何?”
“臣等以為元輔所言甚是,清丈田畝非同小可,兼并土地最烈者,當屬宗室、勛戚,若是陛下一旦決議清丈,彼輩安能如朝廷所愿?
可若是不清宗室、勛戚,只清豪右、大戶田產,彼輩亦不會如朝廷所愿。。
是夫孟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也!伏望陛下三思,待吏治肅清之后,再行整頓田地。”
群臣也都是老辣之輩,對于清查天下良田之事,同樣并不看好。
因為清丈田畝肯定不能區別對待。
可若是全面開炮,國家必然沒有能力彈壓。
前一個全面開火劉瑾,死了還不過十余年,眾人未敢忘卻。
可若是區別對待,那么所謂的推行新政肯定不能成功。
即使成功,早晚也會有反復一日。
但張璁則不肯茍同,他今日主要便是跟楊廷和抬杠,在皇帝面前露臉,故而才會在此刻提議清丈田畝。
不然以他才能,又怎會不知,此刻想要清丈田畝,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雖然楊廷和之言有理有據,但其根本不慌,在群臣話畢之后,便道:“啟稟圣人,臣竊以為元輔所言大繆,誠然老子有云:‘治國如烹小鮮!’
然俗語云:‘沉疴當用猛藥,亂世須用重典!’”
楊廷和當即怒而大喝:“放肆,小輩安敢置喙朝政,來人叉出去!”
楊廷和聲音之大,威嚴之重,連朱厚熜都被嚇了一跳,群臣更是屏息斂聲,靜若寒蟬,誰也不敢觸碰楊廷和眉頭。
朱厚熜自是怒不可遏,立馬拍板喝止:“楊廷和,你眼中可還有朕這個君父?”
夏言看到朱厚熜發怒,眼珠子轉動一番之后,立馬跟上:“此君前奏對,元輔如此可有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