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捋捋頷下胡須,沉吟一番之后,拱手回奏:“大給諫之言甚妥,只是不免有些涉及太廣,恐朝廷無力推行新政……”
謝遷擔憂可不是無中生有,當初劉瑾新政也是大范圍打擊,其中包括文臣(京官、地方官)、宮人、勛戚、武將、宗室、武將(邊將),除了正德與他自己不打擊,全面針對。
張彩、劉宇、焦芳等人勸劉瑾,他依然一意孤行,最后落得個墻推眾人倒局面。
其中有劉瑾因新政打擊面太廣,損害利益人群太多,也有著劉瑾自己持身不正,貪婪成性,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朝廷體制,無法承受事情太多,從而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做好,激起社會矛盾,但又無法平息,只能捂蓋子到東窗事發那天。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謝遷不得不防。
他可是親眼見證了,劉瑾的成功與失敗。
當然,夏言自然也知道前車之鑒,所以打擊面并沒有劉瑾那么大,但毫無疑問的是,朝廷現在精力不足,想要通行所有新政,無異于自尋死路。
朱厚熜細細想了一番之后,輕輕頷首:“先生言之有理,如此這讓公謹負責新政,所需官吏,可請吏部銓選人才,選一處試用,你每以為如何?”
朱厚熜這種做法,是從后世學來的。
天朝凡欲推行新政,必然會先成立一個暫時性辦公室,選擇一處試用,如果可行再行推動天下,如果失敗,就此作罷。
如此一來,既沒有勞民傷財,也可將損失控制在承受范圍之內。
更兼之避免官員急于求成,妄圖強行推動變法,然后致使小民受罪。
雖然這個專項辦公室玩法眾人不懂,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勁,隨后一想,這豈不是讓夏言開府治事?
這便讓群臣老大不滿。
須知朝廷衙門,基本上一個蘿卜一個坑,如今夏言跳出這個范圍,麾下設置屬官,則等于跳出體制,這群臣如何同意?
朱厚熜好似看透了群臣之心,笑著解釋:“屬官由吏部銓選,依然受科道監督,眾卿不必過于擔心。
不過為了避免陽奉陰違之人,夏言加右僉都御史銜,官吏部郎中,掌新政諸事,張璁清丈皇莊有功,加右僉都御史銜,官戶部主事,掌新政稽查莊田事。”
百官聽到皇帝解釋,心中這才松了一口氣,可等到聽完之后,心中憤憤之意更加難平。
夏言還好,本身便是給事中,一旦升官就會猶如乘坐火箭,區區掛名吏部郎中倒也沒什么。
可是張璁居然位居戶部郎中,而且掛著掌握生殺大權的都察院銜,這讓百官怎么也接受不了。
距離張璁中式不過半年,半年之內從無品的觀政進士,一躍至六品主事,這是何等寵信?
朱厚熜這一舉動,也不免讓群臣以為,這是皇帝故意施恩惠,表示如果想要加官進爵,則需要附從皇帝意見。
因為張璁自入仕以來雖然皇莊稽查的有聲有色,但并無其他太過耀眼功績,反而是大禮議之時,一再附從皇帝,讓眾人印象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