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們終究只是萍水相逢,短暫相逢后是一世別離。
晏殊再沒見到過她,可那份相思卻住進了他的心里。
他只能將這份情融進詩詞里,祭奠那份純真的感情。
晏殊一生平穩,順風順水,病逝后宋仁宗還親自前去祭奠。
“當時宋真宗病重臥床不起,命人拿出一紙文書給晏殊,里面是除拜一些大臣的詔令。”
“晏殊表示自己是外臣,這件事應該由內臣主管,自己不敢僭越。”
“真宗點頭同意,于是召來翰林學士。”
“第二天早晨,宣麻發往宮外,皇帝詔令中的內容和昨日見到的大相徑庭,晏殊深感驚駭。”
“但因為對大局影響不大,也就沒有向外人說,一直把這件事深埋心中。”
“晏殊深知官場規則,所以多年來行事一直很圓融,既不討好也不針對,是難得的平和宰相。”
“晏殊除了在事上表現出圓融,在對待人方面也十分圓融。”
“晏殊有位學生叫黎簡,兩人是同鄉。”
“一年夏天,晏殊回鄉探親,眾多官員上門拜訪,但黎簡沒有來。”
“侄子不滿,對晏殊說黎簡因為叔叔你的提攜得到重用。”
“現在你回家了,他竟然都不來拜訪,實在是太過分了!”
“晏殊聽完,笑著解釋你不了解黎簡,他不來實際上是為了避嫌。”
“他來反倒會讓人覺得我在拉幫結派、私結黨羽。”
“而且現在有蝗災,他把自己工作做好,不也是給我添光嗎?”
“侄子聽完深感佩服,不再多說。”
“晏殊待人待事十分巧妙,讓世人看到他靈活變通的一面。”
“精通圓融之道的晏殊可以說是上不得罪于人,中不嫉妒于人,下不失信于人,終身都在得饒人處且饒人。”
“成大事有好運的人,都是行事圓融的人,既不鋒芒不露又不八面玲瓏。”
“除了考慮自己的利益,也會考慮他人得失,從而打開人際關系的大門。”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藏在他的行為里。”
“為人可靠,多做貢獻,我們才能收獲信任,擁有真心朋友。”
“做事有謀,我們才能行穩致遠,擁有良師益友,走向平穩人生。”
“行事圓融,體貼他人,我們才能擁有豁達朋友,走向幸福人生。”
“愿你也能如晏殊這般,開啟一生圓滿、一世有福的人生。”
蘇軾:晏殊的愛情詞情意綿綿,寫盡了離愁別恨之苦,寥寥數語意境凄美。
晏殊十四歲時與一千多人一起參加了殿試,受到宋真宗贊賞,賜同進士出身。
從此平步青云,之后又屢次升遷,至禮部侍郎、刑部侍郎。
大家都認為晏殊運氣太好,小小年紀就扶搖直上,成為朝廷重臣。
可是有誰知道,晏殊在這變幻莫測的宦海中,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宋真宗對晏殊十分器重,很多事情都與他探討。
真宗每次向他征求意見的時候,都是用小字將內容寫在小紙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