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李昭的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一陣大嘩。
什么情況,這本兵書不是吐蕃戰神寫的,而是漢家高人的大作,這豈不是說,吐蕃人在很無恥的抄襲嗎?
此事若真,那可就太丟臉了!
“黃口小兒,竟敢胡說八道,這明明是我吐蕃戰神寫的兵書,與你漢家有何干系?”
“呵呵,貴使就不要強詞奪理了,這明明是我漢家典籍,名曰《武穆遺書》,在下不才,七歲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了,雖然時隔多年,卻還能背誦下來。”
“什么,你能背誦這部兵書?”
“不錯,貴使若是不信,在下可以背給你聽聽……“昔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地變化,不可先傳。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
就在大殿之上,李昭當眾背誦了起來,結果是一字不落、一字不錯,和那本《常勝韜略》的內容一模一樣。
再看扎桑布和幾名吐蕃侍從,全都傻眼了!
這本兵書,明明是幾個月之前,由論欽陵一脈的子孫進獻給大贊普的。
論欽陵的子孫說的清楚,這本兵書寫成之后,一直珍藏在家中,從未給外人看過,就連家族內部、看過的人也是屈指可數。
大贊普得到之后,視如珍寶一般,自己留下了兵書原冊,而后抄寫了一份送到大唐來,意在炫耀武力,為吐蕃人爭幾分臉面,沒想到,臉面沒有爭到,反而出了這般尷尬的事情。
一位漢家少年郎,竟然能背誦兵書中的內容,而且一字不差,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難道說,這真的是漢家高人的著作?
數十年以前,論欽陵抄襲之后,無恥的據為己有了……那樣的話,可就丟人丟到家了!
“我就說嘛,披獸皮、飲血腥的野蠻之輩,怎么可能寫出兵書來,原來是抄襲我漢家前輩高人的著作啊。”
“偷偷抄襲也就算了,還敢光明正大的送到大唐來,說是自己的著作,這臉皮真比長安城的城墻還要厚三分!”
“嘿嘿,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古人誠不欺我也!”
……
大殿上,文武群臣說起了風涼話,一句比一句陰損,一句比一句刻薄!
也就是地上沒有縫隙,否則的話,幾個吐蕃人非得鉆進去不可,實在是太丟人了。
幸好李隆基寬容大度,揮手制止了文武群臣,而后讓高力士把那本兵書,又送回了扎桑布手中。
不僅如此,還命令禮部官員們,速速準備幾千冊儒、墨、法、佛、道……各家的典籍,一并賞賜給了扎桑布,讓他帶回吐蕃去。
意思很明顯,我大唐文化鼎盛,有諸子百家學說,你們吐蕃人再過一千年,也休想追趕的上,還是老老實實的當學生吧!
這一局,大唐方面完勝!
不過在完勝之余,也有一些聰明人隱約感覺到了,這件事有點不對勁兒!
論欽陵乃是一代戰神,這樣的人物真會抄襲嗎?
還有《武穆遺書》,既是漢家高人著作,為何從未聽聞過呢?
……
李隆基就是聰明人之一,又不好直接詢問,只好目視不遠處的李昭。
李昭悄悄做了個鬼臉,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答案揭曉:《武穆遺書》之說,純粹是子虛烏有,這部兵書的確是吐蕃戰神—論欽陵寫的。
李昭又為何能背誦呢?
簡單,強記硬背!
李昭的記憶力超強,不僅能過目不忘,還能夠過耳不忘,無論是什么書籍,只要聽別人念一遍,就能牢牢記在心中。
扎桑布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太過囂張了,竟然在大殿之上,當眾把兵書朗讀了一遍,結果全被李昭默記下來了,這才有了之后的反轉,為大唐朝廷奪回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