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買藥的人有20位,都是現金,這一下子讓陳夏又發了一筆小財。
把人送走后關上大門,看著大哥在那邊數錢,陳秋和陳冬的眼睛睜得老大老大。
這是他們這輩子見過最多的一次錢,那可以買多少鉛筆,多少棒冰呀。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一個念頭:自己家不差錢。
陳夏看著眼前兩個小財迷,笑著將一張5元遞給了陳秋,
“給,這是你今天晚上的勞務費。”
陳秋是個好孩子,不會亂花錢,所以給她5元陳夏很放心。
再說了,14歲的小姑娘也該藏點私房錢了,積少成多,以后出嫁的時候也可能是筆巨款。
至于陳冬這個小屁孩,陳夏只給了他5角的零花錢。
就這,小男孩已經興奮地哇哇大叫了,別的同學有個5分零花錢就不錯了。他再笨也知道,5角是可以買好多零食。
就在陳家三兄妹一個個喜笑顏開,各自滿意,這時候突然河埠頭那邊的后院門有人在敲門。
從這邊來的人只能是坐船來的,陳夏過去打開門,就見到幾個農民搖了一條船,裝了好多大米過來換藥。
170斤大米換6粒救命藥,農民們覺得很公平,因為從市場價來說,他們其實是少付了5元,占便宜了。
還好今年農村人第一年豐收,農民自己家的余糧拿出來,不夠再去借點,壓力也不大。
但真要他們拿出30元現金來那就要命了,糧站的稻谷價才那么點,讓他們自己挑著大米去城市賣,沒這膽。
所以八十年代初農民手上是真沒多少錢。
聽到農民們不斷夸獎他“仁義、講究”,陳夏的臉紅得你只猴屁股一樣,實在太心虛了。
陳夏也不虧待他們,拿出一個大西瓜來,一刀拉開,每人分一塊讓他們自己吃。
這時候,有兩個20多歲的農民把陳夏拉到了一邊,神秘兮兮地問道:
“陳大夫,聽說你收老物件?”
這兩人,一個叫余阿狗,一個叫余前明,兩人是堂兄弟,都是30多歲的樣子,身上的衣服也挺破爛,一臉希望地看著陳夏。
“收啊,怎么不收,不過我只收老物件,假的我可不要。另外,如果東西太差我也不要,或者你們補差價。”
這也是陳夏在嚇唬他們的,他又不是什么古董愛好者,哪懂什么古董的價值呀?
收些古董純粹是想保值,等將來賺個差價,說白了還是投機倒把的一套。
“哪能呢,騙誰也不能騙陳大夫您吶”,
說著說著,余阿狗從懷里摸出一件用報紙包著的東西,余天明則去船里拿所謂的老物件了。
一層一層的報紙揭開來,最里層是一塊手絹,打開手絹的那一剎那,陳夏只覺得眼前一亮。
一只晶瑩剔透、翠綠欲滴的翡翠手鐲出現在了他眼前。
陳夏腦子一下子有點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