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大山剛剛一直很淡定,現在聽到5天能賺50元,那還淡定個屁啊。
他現在一個月的工資在27元,這在南云這種窮地方算是蠻可以的了,50元差不多就是他2個月的工資了,為什么不干?
反正單位給他們的就是5天擺攤期,回頭都不用請假。“行,陳同志既然看得起我們,我們絕對沒問題,我現在就去跟同事們說一下。”
還說什么?4個女同志一聽5天能賺50元錢,都激動地快跳起來了。
然后馬上進入工作狀態,不停向旁邊的群眾介紹這幾款布的面料如何好、款式如何新穎、機會如何難得,聽得那些少數民族都心癢難耐了。
有個少數民族大聲在喊:“喂,外鄉來的同志,你這布怎么賣?”
陳夏決定給個良心價,畢竟大理人民條件的確挺辛苦的,萬一賣不完多尷尬。
“一尺2元,這個絕對是良心價了,本來我想賣一尺3元的。今天來不及了,明天我正式開賣,就在這個攤位上。”
大家一聽都高興了,這次總算能買到這么漂亮的棉布了。而且還不用布票,至于價格,不算貴也不便宜,想買布的人都有心理準備,鈔票也都準備好了。
就這樣,陳夏跟趕集的老百姓約好明天開賣,又跟輕工商店的5位工作人員約好早上7點開工,便想騎著自行車離開了。卻不想被幾個少數民族的人給攔住了。
其中一個看起來像小頭領的少數民族客氣地說道:“這位外鄉的同志,你這三匹布能不能賣給我們?”
“可以呀,這布一匹是30米,一共540元,你要的話你就直接拿走。數量你放心,反正我后面幾天都會在這里擺攤,缺斤少兩你可以來找我。”
“哪的話,我相信你,這么漂亮的面料拿回寨子,我們村子里的婆娘肯定喜歡得緊”,
說完,這個小頭領就數出了540元錢,然后幾個人歡天喜地地背著布就走了。
這一幕讓不少圍觀的人后悔得直拍大腿,下手晚了,早知道剛剛也不猶豫一口氣買走了,這下又要等一天了。
陳夏一把把錢塞進了隨身包里,心里卻想著:
“靠,以為這里都是土老冒,還擔心2元一尺會賣不出去,想不到人家有錢人還是挺多的,價格都不還,直接掏錢走人。”
這就是陳夏的誤判了,YN省當然是貧窮的,但最窮的地方也有少數富人。尤其是少數民族這時候還處于相當原始的群居狀態,頭人掌握了一切生產資料。
人家都“家天下”了,手上當然不缺小錢,隨便賣掉幾頭牛羊就行了唄。
開門紅,陳夏對后面幾天生意就相當有信心,心想這年頭不顯山不露水的有錢人還真不少。
怪不得再過幾年,有成千上萬的之江人帶著紡織品、小百貨等,用雞毛換糖的原始交易方法走遍邊境,許多著名企業家就是從這里開始賺取了第一桶金。
比如,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