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在信中他提到了自己的現狀,他開了一家制衣廠,生意挺好。問如果陳家子侄誰有興趣可以去香江投靠他,他已經幫弟弟一家留了一份家產,隨時可以問他拿。
字里行間可以看得出,這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老人,就沖他做生意還替弟弟一家留了份家產,絕對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估計還是為了自己爺爺當年賣房湊路費的恩情吧。
陳夏看著信紙上面留下的地址,“旺家花園街110號陳德發”,腦子在飛快運轉……
滬市火車站南廣場。
坐了一天的火車,所有人都已經沒有了剛上火車時的那種興奮勁,變得疲憊不堪了。
這個時代沒有高鐵,沒有動車,有的只是綠皮火車,車頭是燒煤的那種蒸汽機,誰要是碰巧坐在第一節車廂,那個粉塵可以讓你欲仙欲死。
車速慢是其次,關鍵還在于這種火車要站站停,不是每個縣停一個站,而是每個鎮火車站都要停,還要時不時讓行。
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是太慢了,能讓辦急事的人急出心臟病來。
好處就是站站停,有閑錢的人可以走到站臺上,這時候就有許多小推車在賣當地的特產,可以買些來吃。
比如在加興站,肉棕和菱角就非常有名,在物流不暢的年代,絕對是旅行時候的美味。
當年,什么德州扒雞、上饒雞腿、天津大麻花、金陵鹽水鴨等等,這些頂頂大名的當地美食都能在月臺上買到。
呃,好像朱自清的老爸就是去月臺上買的橘子。原文是:“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后來這梗就被網絡上的網友們玩壞了。
下站臺的人也不怕火車關門,如果真的不行,東西往火車車窗一扔,人直接爬進去就行。
可惜后來都火車連窗戶都不能打開,這些站臺美食也就消失了。
就這樣,從越州到滬市兩百多公里路程,綠皮火車硬是走了9個小時,兩條腿都坐腫了。
陳夏左手牽著顧琳的手,右手牽著陳冬的手,看著大家笑著說道:
“這才哪跟哪呀,跟緊了,我們還得坐電車去南京路呢,當心別被小偷偷了錢包。”
顧琳和陳春一聽南京路,精神馬上就恢復了,“那快點,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看南京路是啥樣的了。”
傳說中的南京路是啥樣?
站在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南京路上,看看這幾個人的表情就知道了,那一臉呆懵的樣子陳夏直想笑。
陳冬悄悄扯扯陳夏的手:“老二你看,我剛剛數了一下,這樓有24層那么高,天吶,他們是怎么造出來的呀。”
陳夏蹲下身子,跟著陳冬一起欣賞眼前的“高樓大廈”,一邊說道:“24樓不算高,外國還有100多層高的樓房呢。”
“哇,100多層那么高,不就已經住到天上去了嘛,都能看到神仙了。”
大家都被陳冬逗笑了,陳夏大手一揮,“先找旅館住下,休息好,明天開始帶你們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