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大家才醒悟過來,對嘛,這藥廠又不是村里的,也不是陳夏個人的,哪里輪得到他們說三道四?人家醫藥公司會鳥他們這些鄉吧佬?
搞定村里的一切,選好了廠址,這大局就定下來了。
消息就像一陣龍卷風席卷了整個慶豐村,上次為了7個名額就搶破了頭,這次是50個名額,此時不搶更待何時?
于是整個村子的人都開始吵吵鬧鬧了,村民們甚至連自家的承包田都不去料理了。
慶豐村全村400多戶人家,誰家不想去藥廠工作?這也就意味著誰家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可以買電視買收音機買自行車了。
選誰不選誰這讓陳亦根又特別為難,于是大手一揮,比賽。
還是老規矩,還是老項目,誰輸誰贏各憑本事,這下大家都摩拳擦掌了。
陳夏也不管慶豐村里現在亂成啥樣了,他現在要做第二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確定施工隊和工程造價。
在虞得水的牽線搭橋之下,一次飯局上陳夏給了500元紅包后,柯鎮建筑公司的經理爽快的將原來38萬的預算優惠了足足3萬,并且答應在3個月內結束施工。
其實藥廠施工很簡單,按照陳夏的設計,就是把地面硬化,蓋幾個廠房、倉庫、食堂、辦公用房簡簡單單就行了,80畝土地都用不了一半。
另外就是要建一座水泥橋連接藥廠和村邊馬路,也不是什么復雜的活兒。
10天后,陳夏跟鮑勇他們再次碰頭。
醫藥公司會議室里。
鮑勇笑嘻嘻地將一張“越州醫藥公司慶豐分廠”的執照交給了陳夏。
有了這玩意兒,陳夏開廠、制藥都合法化了,只要按時繳稅就行。
1981年國家對藥品和藥廠的管理都不是那么嚴格,連“食品藥品監督局”和“國藥準字批準文號”都沒有。
一般只要當地政府審批合格就有,更何況這只是一家掛靠的分廠,手續相當簡便。
這年頭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相當濃厚,除了一些特殊藥物外,每個地區的藥廠生產出來的藥物一般只供應當地。
所以一只藥品生產銷售只要衛生局批準就OK啦,非常“人性化”,也非常不正規。
會議室里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在大家眼里,一年上百萬的利潤已經在向他們招手了。
鮑勇笑著說道:“陳科長,我們這邊都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工程建設沒問題吧?”
“沒問題沒問題,我找了關系貨了款,讓建筑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施工,人員培訓也已經開始,保證在3個月后就可以投入生產。”
陳夏拿著執照直樂,這不是執照,這可都是人民幣呀,是這個時代多少人想求也求不到的一樣好東西。
這也意味著他個人的財富創造也將進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