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民醫院的工地里一片熱火朝天。
眾人簇擁著張副專員一直在工地上參觀,工地負責人時不時拿出圖紙來詳細解釋一番。
這個場景也就缺少記者扛著攝像機了,否則就跟《新聞播播》上是一模一樣的。
顧院長做為將來新人民醫院的負責人已經多次來過工地了,陳夏做為總務科科長卻是第一次來。
不過幸虧總務科基建班一直都有人在現場監督施工,還是陳夏的族兄陳子軍。
這是一個肥差,將來新醫院投入,他這個有功之臣自然要獎賞,轉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盡管醫院的收入比不上藥廠,但進入體制內,轉正,還是八十年代時期人們心中的執念。
當幾個大領導在指點江山的時候,曾培農則和陳夏兩個人在后面竊竊私語。
曾培農壓低聲音說道:“陳科長,將來我可是要給你當副手的,你可要多多照顧老哥哥呀。”
陳夏白了他一眼:“你也不要試探我,誰當科長不一定,萬一到時是你老哥上臺,可不要給我穿小鞋啊。”
曾培農一臉尷尬,趕緊賠笑道:“給我當科長我也當不穩,誰不知道你們四院出來的都是過江龍,瞧瞧你是正科,我是副科,哪有我當科長的理。”
“好了好了,我們哥倆就不要爭了,誰當這個科長還不是一樣干活?再說了,我們說了也不算呀,鬧,前面幾個才是封疆大吏。”
張副專員對這次兩院合并還是很重視的,他分管的工作成績不多,但事情不少。
什么教師工資啦、學校建設啦、醫院要買設備了等等,每一個都需要錢。可八十年代的財政可不是后世,拍個地就幾十個億,現在都是緊巴巴過日子。
老百姓才不管你政府有沒有錢,反正我拿不到這個月工資,就是你領導無能。
這次新人民醫院建設對他來說可是一個大政績,干好了,地區所有干部和市民都能受益,到時他這個分管領導則有可能往上爬一爬,最不濟也可以調整下分工嘛。
所以回到會議室后,這位張副專員開始了長篇大論,重點強調這次兩院合并的意義之類的。
大家都低頭假裝在做筆記,陳夏也攤開自己的筆記本,不過一直在上面畫豬頭。
就在大伙兒都要打瞌睡的時候,重點戲來了。
“同志們,經地委討論研究決定,人民醫院協調委員會名單公布如下:”
所有人都停止了筆頭,全都豎起耳朵聽,這個所謂的協調委員會,其實是將來新醫院的領導層。誰上誰下就要明確了,最緊張的還是一院的人。
就聽到顧偉在臺上開始念稿子了:
“協調委員會主任,張洪波。”
這個主任人選大家都沒有異議,反正這位張副專員也是掛個名頭,只是為了體現領導的重視。
“副主任:茅陽平、顧偉、王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