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洋醫生巴里·馬歇爾第一次參加查房。
查房不但可以給病人瞧病,同時還能做教學指導,也是小醫生們學本領的最好途徑。
因為住院部總能遇到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種,一次查房大多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做為一名高年資的內科醫生,巴里·馬歇爾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臨床經驗都是非常豐富的,跟他身后那些唯唯諾諾的華國小醫生水平不知道高多少倍。
發達國家的醫院一向不缺錢,不但有營業收入,狗大戶們還特別喜歡捐款支持這個課題,那個研究,就是為了將來自己來看病時能享受一下特權。
所以澳洲對醫生的培養都是不遺余力的。
不是作者君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無論是現在所在的1983年,還是到了2020年,對于衛生事業的投入,華國給人家提鞋都不配。
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用2019年的數據,霉國是17.1%、古巴11.8%、曰本10.7%、阿富汗7.4%。
而GDP排名全世界第2的中國,醫療支出只占GDP的4.6%,全世界排名第147位,慚愧啊。
就是這個4.6%,有多少錢都被用于建造各種豪華大樓,做豪華裝修,或者進入了誰的腰包之中?
真正用于醫療支出,或者醫學教育的又有多少?
所以華國的醫生其實很了不起的。
我們的醫生只是拿了最少的錢,但門診量卻是遠遠高于任何一個國家的。華國的醫療支出這么少,卻要解決14億人的看病,是建立在壓榨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基礎上的。
像澳洲的醫生,可能一個上午就看了5個病人,當然有得是時間和耐心慢慢看病了,態度也很溫和了。
可是華國的醫生呢,可能一上午掛出去的號就是50個人不止,平均算一下,一個病人能分到幾分鐘?醫生哪有時間耐心看病?
有時候碰到病情復雜的病人,醫生想稍微慢一點,仔細一點檢查,后面的病人和家屬就要罵娘了,可能醫務處就一個投訴到了,要扣錢了。
醫院才不管你醫生幾點下班,反正掛出去多少號子,醫生就得全部看完,不吃午飯都得繼續看下去,管你是胃疼還是膀胱要爆炸了。
與此同時,同樣是消化內科醫生,歐美國家的醫生,一年平均收入都在2、30萬美元以上,而中國的平均收入大多都不會超過3萬美元。
所以人家外國醫生上班時間可以優雅地喝著咖啡,慢慢挑選著病人。而華國的醫生上班就跟打仗一樣,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同樣是做醫生,這差距就是月亮到地球這樣遙遠。
咳咳,又扯遠了。
聽說洋醫生要坐門診給老百姓看病,一大早就有病人家屬早早等著了,官員們崇洋媚外,老百姓也有樣學樣,覺得國外的醫生水平是一定高于國內醫生的。
巴里·馬歇爾也非常重視自己的首秀,陳夏和陳春兩姐弟親自擔任了翻譯。
本來陳夏是沒興趣來給這種小醫生棒哏的,可惜大姐的口語太差了,他不得不跟著一起來,畢竟這也是難得的提高陳春醫療水平的機會。
為了尊重澳洲友人,人民醫院一上午只安排了10張床位查房,準備讓洋醫生先適應一下,將來嘛,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