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某些讀者不能拿你們當地的情況來看待全國的狀況。
尤其是內陸地區的讀者不要武斷的認為八十年代就是怎么怎么保守,怎么怎么不開放。
其實每個省份,每個地區的發展程度都不一樣,沿海和內陸地區的開放程度,真的只能用“代”來劃分。
就像糧票肉票布票之類的,很多地方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取消。
而之江省到1984年的時候,糧票肉票已經沒啥大用處了,因為商品經濟已經開始流通了,農民自己挑著擔子來城里賣肉賣雞鴨的,要啥肉票?
糧食更加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后,之江省這邊根本就不缺糧食,想買糧食,誰去糧店啊,農貿市場里不要太多哦。
什么糧食是專營的,咋滴,農民賣點自己家種的大米,犯法啦?
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副食品店,如蛋糕店、傳統糕餅店、小飯店等都重新煥發了生機,他們是可以自由采購糧食的,并不是只有糧站一家才能收購。
八十年代是轟轟烈烈的開放時代,不要把這個時代想得太夸張,盡管窮,但絕對不保守。
反而是2020年是越來越保守了,你領導有沒有膽子把醫院賣了?國進民退行業比比皆是。
鏡頭轉過84年的越州機關。
鮑勇暗自給自己鼓了鼓勁,深吸一口氣:“李書記,韓專員,我有一個建議,香江客商不是想投資一家藥廠嗎?那我們是不是把越州制藥廠賣給香江客商?”
李兵權剛吸了一口煙,差點咳死,而韓丁澤則是一口茶水全噴了出來。
“賣國營廠?”
韓專員瞪了鮑勇一眼:“你這膽子是不是太大了一點,我們是杜會主義,怎么能把國營廠賣給資本家?”
鮑勇一陣汗下,階級路線在d內可是很要命的事情,他不由地為自己擔心起來。
李書記冷靜下來后,輕輕用手指敲著桌面,“老韓,我覺得這好像也不是不能考慮哦。”
韓專員一聽就急了:“李書記,你這是要犯錯誤的,我們之江省還沒有這樣的先例過,萬一被人抓到把柄,你我都要下臺的。”
韓丁澤不能不急了,政績他喜歡呀,有外商投資他同樣喜歡,但這個都是在沒有觸碰政策紅線的前提下,現在要把國營廠賣給外國資本家,這就讓他受不了了。
李兵權看向鮑勇,覺得既然是他首先提出來的,一定有他的想法:
“鮑經理,你說說,你為什么提出把制藥廠賣給香江投資商?你考慮過利弊嗎?”
鮑勇也豁出去了,
“李書記,韓專員,我是這么想的,d中央也提出過,我們經濟要多元化發展,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
現在越州制藥廠的情況,兩位領導也清楚,設備老化、沒有拳頭產品、職工沒有進取心,這樣的工廠,除了我們醫藥總公司養著他們,簡直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希望。
這次不如趁外資進來,我們把制藥廠做為轉投的典型,也許就能成功救活這家藥廠,還能讓藥廠的職工走上富裕的道路呢?這是不是也是我們的越州經驗呢?”
鮑勇的話一出,李兵權欣慰地點點頭,韓丁澤則若有所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