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雜志在最近兩個月,分別刊登了兩篇連載論文。
第四篇論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臨床治療研究》,第一作者是陳春,第二作者是宣永達,通迅作者是陳夏。
第五篇論文《質子泵抑制劑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評價》,第一作者是鄭海生,第二作者是王逸群,通迅作者還是陳夏。
這兩篇論文其實是姊妹篇,主要內容就是明確提出了四聯療法能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并且治愈率達到了驚人的90%。
并且把質子泵抑制劑這個全新的藥學概念正式推出來了,重點注明了已經有第一代產品“奧美拉唑”問世。
《柳葉刀》不到一年時間連發5篇論文,這種打破常規的方法,自然引起了國際主流醫學界的強烈關注。
陳夏的“加倍美元”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5篇論文光是公關費就是100萬美元啊,要知道這時候普通歐美工人一年的收也就一萬美元而己,有錢難使鬼推磨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什么?底線?底線不就是用來打破的嗎?
如果說前三篇論文還僅限于學術研究方面的話,第四篇第五篇論文內容就直接是臨床治療了,這個就非常有意義了。
每年提出一些醫學研究方向的論文不少,但提出治療方案的很少,甚至是無法治療的,那引起的關注就會小很多很多。
就比如,你發現了胃癌,然后把胃癌的致病因素、病理生理等等研究得很詳細,大家一看:哦,原來胃癌是這么來的呀,明白了,但內心是沒有震憾的。
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人宣布自己研究出了一種根治胃癌的藥物或者手術,那絕對是轟動世界的特大新聞。
醫生們都知道,消化內科的最常見病,比如胃炎、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都是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甚至胃癌的發生可能胃酸也有一定的關系。
可是知道歸知道,沒辦法根治呀,只能眼睜睜看著患者病情在持續惡化。
現在有人突然告訴你,他們發明了一種治療方案,不僅可以抑制胃酸過多分泌,同時還能殺滅胃酸里面的一種致病桿菌,這能不讓大家震驚嗎?
提出這種概念、治療方案、全新藥物的,這些可都是國際首創啊。
現在陳春和鄭海生的這5篇論文,從發現到致病性,再到如何治療,完全是一條龍了,當然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盡管大家還是將信將疑,或者說疑大于信,但《柳葉刀》的權威性,讓他們不得不信服,很多主流醫學界的人開始想來實地考查一下。
更有一些國際上的幾家大型藥商開始蠢蠢欲動了,如果真的如論文所說的那些,胃炎、消化性潰瘍、食管反流癥等都有辦法根治,那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啊。
80年代初,光是治療胃病方面的藥物市場就高達上百億美元,如果能根治,那這個市場將達到幾百億美元都不止,由不得大家不心動。
當然一切都是要先證實,可是一想到這個發明者是在貧窮封閉的華國,所有人都感到了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