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能不能獲得諾獎?這點其實無需質疑,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上,澳洲兩位醫生就獲得了這個獎,所以資格是夠了的。
問題就出在政治上。
八十年代,世界還處于冷戰狀態,一邊是歐美發達國家,一邊是蘇連和華國這些杜會主義國家,雙方是對立的關系,非常緊張。
或者用通俗的語言來講,歐美國家是主流的,華國這時候處于非主流國家,說白了就是在西方沒地位,沒影響力。
幽門螺旋桿菌研究是香江南瓜藤公司主導,華國醫生研究出來的,背后也沒有什么國際醫藥巨頭站著。
沒有金主爸爸,也就沒有人幫你去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做公關。
是的,公關,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連在《柳葉刀》上發表一篇論文都要交“保護費”,你想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想不付出點什么,可能嗎?
人家評委也是要恰飯的,什么公平公正公開,嗯,只能說是相對公平吧。
每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無論是提名,還是得獎項目,在醫學和生物學上的確是一項最新技術的突破。
但這個突破也就意味著一項最新的賺錢門路誕生,背后都有藥企巨頭這樣的“資本”在推動的。
諾獎從某些形式上來講,就是一個最佳的“廣告”,而是最有權威的廣告。
那你廣告費總要出的吧?
格雷戈里教授已經明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交易,華國醫生需要一個歐美醫療圈的合伙人去公關諾貝爾評審委員會。
而他本人獲得的就是一個“合伙人”的身份,將來一起登上這個領獎臺。
這生意劃不劃算?
廢話,天下還有比這更劃算的生意嗎?
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也就意味著他格雷戈里教授“成就金身”,將成為惠靈頓醫院、牛津大學的一塊金字招牌。
而這個招牌不僅僅是在學術上,更可以讓他背后的金主爸爸,葛蘭素史科公司獲得一個諾貝爾得獎者幫他們的產品站臺,贏得公眾的信任,能賣出更多的藥品。
這對誰都有利的,南瓜藤愿意分一杯羹出來,帶大家一起玩,格雷戈里教授豈有不抓住的道理?
所以教授非常果斷地走到了吧臺,親自倒了三杯酒,遞給了陳淑琴和林惠:
“陳女士,為我們的合作干一杯。”
“呵呵,為我們未來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格雷戈里教授干一杯。”
哈哈哈~~~
三個人就這樣達成了一個協議,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或者說利益,那就是盟友了。
對格雷戈里教授來說,華國醫生的事情也就是他個人的事情了,所以主動性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
不但積極主動張羅著成立三方實驗室,也心甘情愿地推動著兩國醫生互相交流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