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不規范,陳夏沒有責怪現在的兒科醫生,因為這是時代局限性造成的。
因為哪怕是在歐美國家,1986年主流的治療哮喘方法也是這些,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
但做為一個重生者,尤其是掌握了后世先進治療方案和藥物的重生者,
如果不能為兒科做一些貢獻,眼睜睜看著一個個孩子就這么變丑,還要長期受到疾病的困擾,甚至因為治療不及時而無奈死去,那與心何忍呀。
是的,哮喘會死人的,最有名的就是鄧麗君小姐了。
關于鄧麗君的死亡,后世的網絡上有許許多多的版本,比如什么陰謀論啦,她死后臉上有巴掌印,就是被那個法國小男友家暴打死的。
當然主流的觀點認為鄧麗君是因為在賓館哮喘發作,氣管痙攣最后窒息死亡的。
其實真正的原因并不僅僅是哮喘發作,而在于鄧麗君沒有規范的、合理的使用哮喘藥物。
因為她有哮喘的老毛病嘛,所以她無論走到哪里都會隨身攜帶一種叫“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
這是一種支氣管擴張劑,每次發作的時候噴幾下氣管馬上擴張開,痙攣也能馬上緩解,哮喘病人往往會隨身攜帶,當作救命藥一樣使用。
但這個藥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長期單用的話會產生耐藥性,也就是效果越來越差,病人原來噴一次就有效,后來可能要反復噴好多次才行。
鄧麗君其實也是這種情況,當天她在賓館發作的時候,并不是直拉倒在走廊上無人看見
她還是像平常一樣,馬上就反復噴了好多次“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
結果這次救命藥變成了殺人藥,因為大劑量反復使用“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導致了嚴重的副作用---心律紊亂。
再加上去往醫院救治的路上發生交通不暢,堵車嚴重,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最后香消玉殞。
這個可不是陳夏胡編亂造的,這是鐘南山鐘院士親口說的,因為他跟鄧麗君的主治醫生是老朋友了,知道一手資料。
所以哮喘治療方面,不但要有藥,有了藥以后更要規范化治療,兩者缺一不可。
現在兒科病房的小姑娘悲哀的是,現在沒有特效藥,所以小姑娘不得不用地塞米松和抗生素治療。
而鄧麗君的悲哀在于,她有藥,但她沒有規范使用藥物,最后死于哮喘發作和藥物副作用。
哮喘這種病,隨著全球工業化,環境污染加劇等等原因,在之后幾十年當中,發病率一直相當高。
拿華國舉例。
根據后世《柳葉刀》的一篇論文中指出,華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4.2%,患者總數達4570萬,這個數字驚不驚人?
相當于西班牙一個國家的總人口。
而兒童哮喘發病率也相當高,比如華國14歲以下兒童哮喘,1990年的時候患病率是1.02%,到2000年的時候患病率達到1.97%,到2010年已經增加到3.02%。
基本上整體呈現逐漸上升,患病率增多的趨勢,當然全國各有不同,比如江浙滬等地區相對發病率比較高,達到7%左右。
而青海和西藏這些地區發病率相對比較少,大約只有百分之零點幾。
也就是經濟越發達地區,哮喘病人患病率越高,大家說這跟環境污染有沒有關系呢?
所以無論從醫學的角度來講,還是從臨床的實用性來講,或者從南瓜藤醫藥公司的經濟效益來講。
從現在開始逆向哮喘藥物,這都是利國利民,也利錢的大好事呀。
治療哮喘其實也就那么些藥嘛,比如白三烯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β2受體激動劑、以及他們兩個之間的合劑。
到時陳夏全部都做逆向藥物工程,通通申請了專利,那這一塊大肥肉可就吃到他頭上了。
不說別的,就是胃病和哮喘這兩塊藥的壟斷,就足夠陳夏吃成一個巨無霸了,因為這兩方面的疾病受眾實在太大了,病人多就意味著錢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