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6月份,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馬上在人民醫院傳開了。
位于東大池的職工小區建成了,馬上就要進入分房的階段了。
自從人民醫院搬遷到城區后,這是多少職工們盼望已久的大事情呀。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這年頭大家住房都緊張,哪怕有錢也買不到商品房,只能在筒子樓里湊合,除非像陳夏這樣去買個小公園自己住。
多少醫生們,在下班之余都習慣性到職工小區工地里來轉轉,看看自己的新家到底造得怎么樣了?質量有沒有問題。
這寄托了多少人圓一個“家”的夢想啊。
當初他們中大多數人,可是放棄了老四院那兩室一廳的高標準住房,來到了城區的人民醫院,住進了那沒有獨立廚衛的筒字樓。
不得不說,這些醫務工作者為了集體利益是做出自己的貢獻的,這也是顧偉在任上最大的一筆心事。
現在好了,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整個小區總共50棟單元樓全部完工,驗收合格。
一棟樓總共6層,兩個單元,可以住24戶人家,整個小區整整1200套房子。
這么多套房不但可以解決醫院所有職工的住房問題,甚至還有幾百套富余下來,畢竟現在人民醫院職工也只有800多人。
人民醫院院長辦公室內。
現在正在召開一個院長辦公會議,就怎么分房要定下一個基調。
陳夏也挺激動,這個職工小區的圖紙可是他親自繪制的,做為一個重生者,前世買房的經歷讓他腦子里有太多房型圖。
六七十年代的職工小區,流行的是筒字樓,就是一頭是樓道,一條走廊連接著N戶人家。
廁所在房子的另一端,好一點的單位男女分開,拉粑粑的蹲坑也能安排五、六坑位,大家排排拉也熱鬧。
差一點的單位,總共就有一兩個蹲坑,特別是一大早,每個人都想來放空,碰到一個拉稀的,這個等待時間的折磨喲。
廚房就更慘了,也就是在門口走廊上搭一個地兒燒煤爐,鄰居和氣,大家歡喜;鄰里不睦,每天有吵不完的架。
現在人民醫院的宿舍就是這么個情況。
但新職工小區可就不一樣了,
陳夏設計的是四種戶型,一室一廳、兩室一廳、三室兩廳、四室兩廳,每一個房子都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朝南還有一個陽臺。
好家伙,這年頭兩室一廳已經是不得了了,結果最大的有四室一廳,這在越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別說工廠了,連越州市政府宿舍都沒有這么豪華的,韓丁澤來工地視察的時候,可把他們給饞死了。
房子面積有大小,那職工們怎么分房就是個超級大問題了。
誰不想住大房子?誰家沒有三個四個孩子的?
說個小九九,如果能住上四室兩廳的,這連子女結婚的婚房都可以解決了呀,而且一口氣解決仨。
為了這個分配問題,職工里面已經吵翻了天,大家連上班的心思都快沒了,陳夏覺得這必須快刀斬亂麻,早解決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