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有人眼尖就發現了:
“哎,你們瞧,那第一助手是不是滬市的吳猛超?”
“咦,還真是這老頭,怎么南方人跑到咱們北方來動手術了?”
外科界,當年其實還是有“北派”和“南派”之分,大家多少都有點瞧不上對方,同行是冤家,在醫療界同樣適用。
康院長無奈地嘆了口氣:
“現在老吳可不得了,已經是越州國際器官移植中心的中方主任了,瞧瞧咱們北方,有誰能做器官移植?這一局,又被他們南派領先了。”
“越州器官移植中心?咋不到咱們首都來?叫華國器官移植中心不是級別更高?”
宣武醫院的鄧院長不爽了,當年華國的醫療中心一直是首都,但隨著南方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中心已經慚慚有往南移的趨勢。
當年國內哪個醫生被調到首都去工作,那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結果現在首都的醫生反而紛紛往南方跑了,
其中也有不少青年醫生都準備去越州醫院,據說人家給的薪水超過了3倍,還有去梅奧等國際知名醫院進修的機會。
這讓幾位老院長心里都不是滋味。
北醫三院的齊院長也一臉便秘:
“咱們是不是太保守了?瞧人家越州醫院,幾年之內就趕超了我們這些老牌頂級醫院,連陳夏這樣的小年輕都能發明新術式,我們得反思呀。”
一群老頭在外面長吁短嘆,在手術室1里面,陳秋比較空,這時候就有時間東張西望。
“哥,外面來了好多人,好像都是來參觀咱們手術的?”
陳夏平時幾乎不來首都,認識的院長和專家們并不是很多,瞧了一眼,搖搖頭。
吳教授笑呵呵說道:
“這首都幾家醫院的院長,外科主任幾乎都來了,瞧,那個是北醫三院的齊銘航,那個是天壇的劉俊林,那個在換鞋套的是友誼醫院的王圣。”
陳夏撇撇嘴,
“不管他們,想看就看吧,咱們做咱們的。這次手術切口要有4個,其中肚臍眼這個切口要大,起碼10公分,否則到時腫瘤取不出來。老三,準備好腹腔負壓引流管,這次要準備好3號線,到時需要縫合了。”
手術室1開始有條不紊進行手術了,手術室2就有點緊張了。
毛威看著外面那么多醫生,心里有點驚訝:
“怎么來了這么多人?要死了,這要是比賽失敗,我們這失敗者的名聲可就傳遍全國了,大伙兒都集中精力,這么大的腫瘤,難度不小啊。”
其他幾個配合的醫生們紛紛都點頭,心里的忐忑就別說了。
毛主任做人還是講信用的,給陳夏準備的是10CM的間質瘤,而他們自己的病人腫瘤同樣達到了11CM,兩者相差不大。
李可成輕聲說道:“隔壁可已經夸下海口了,1個半小時結束手術。”
盧益中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這是飄了吧?這又不是切闌尾,一個半小時夠干嘛的?年輕人嘴上無毛,做事就是不靠譜。”
毛威反而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
“你們還別說,這小子有點邪門,這么多院長專家都瞧著,他應該不會隨便吹牛,咱們手腳也快一點。”
手術室里幾個醫生一聽,都一言不發,開始低頭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