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的人,一定是守舊的人,尤其是這些老中醫,
他們這代人不像那些經過現在大學教育批量培養出來的中醫生,所以他們對于“老祖宗”的一套非常守遵守。
“祖宗之法不可變”,這是老輩子人的共同信念,當然是錯是對,自有公論。
老中醫們理解的中醫中藥,肯定是以方劑的樣子出現,壓根就沒想過做成藥片膠囊之類的,更沒有想過拿著中藥去西藥實驗室研究。
在他們看來,這是中醫低西醫一等的表現,不少人肯定是反對的。
越老,越固執,越不肯改變。
不是人人都像那位老先生,提出“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唐老爺子有點擔憂地提到
“小陳,如果你們采用西藥的那一套方式,統一劑量和規格,這樣不是很合適,畢竟病人的病情不同,輕重不一,男女老小體格相差很多啊。”
中醫的方子,原則是一人一方,中醫師要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藥物的數量、種類和劑量。
而西藥的劑量則是固定的,比如阿莫西林膠囊,05g一粒,不管你是老人還是年輕人,是女人還是男人,是瘦猴還是胖子,反正都是一人一粒,一天三次。
這讓中醫師看來,是非常“不科學”的,覺得這樣太籠統,太不負責了。
但反過了,西醫看中醫,也覺得中醫太不靠譜了,什么一味草藥幾錢,你這個幾錢是怎么算出來的
幾錢才是治療劑量少幾錢有沒有作用多幾錢會不會中毒你有沒有實驗室數據支持
你什么都沒有,就全靠醫生自己“毛估估”,萬一碰到個“蒙古大夫”,亂抓藥亂開方子,是很容易引起肝腎毒性的,這中醫太不科學了。
瞧瞧,中醫、西醫互相看對方不順眼,互罵對方“不科學”,這就是中西醫最簡單的矛盾所在。
一聽唐旭冬老爺子的擔憂,其他的老中醫也都冷靜了下來,一想也是。
中藥如果采用西藥的研究和制作方式,先不說療效怎樣,就說做出來的藥物,是算中藥還是西藥
王因麟老爺子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小陳啊,我覺得大家說得有道理,咱們中醫,最好還是用傳統的方式出現在病人面前,不要輕易去改變,改得好還好,改得不好,良藥也會變成毒藥呀。”
“是啊是啊,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中藥最好還是要有咱們中醫醫生把關呀,咱們要對病人負責不是”
“小陳老板,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一時間,會議室里議論紛紛,說什么的都有,但大多數中醫師們還是傾向于采用傳統的方式發揚中醫。
陳夏笑了笑,對著王因麟老先生和眾人說道
“大家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辯證下方,因人而治,這是每一位中醫師都應該掌握的原則,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不是每一位中醫師都有在座諸位的高水平的。”
陳夏是重生者,見過太多“三角貓”中醫醫生了。
這些醫生都是從學校批量生產出來的,沒有經過傳統的拜師學藝,基礎并不是很扎實,所學所用完全就是“教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