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福人得福地!”
因墳地有吉兇之分,那福地自然也就是百姓口中的吉壤了。
就好似人有各形各貌,墳墓也有墓形墓相。
若是亡者的家人選擇的墳地有兇煞之氣,安葬不好,那禍延子孫便不是一句虛言了。
在民間便專門有一類術士為人尋龍點穴,尋找適合安葬的風水寶地。
像這類人,常常被百姓稱之為地師。
不過這次因為李老太爺的生辰八字有些刁鉆,故此即便李府請來了數個名聲在外的地師,但是卻始終沒有找到一處合適的墳地。
畢竟那些地師雖然都曾苦心專研風水之道,但是到底未入修行之門。
有些時候即便是口訣背的再勤,終究也抵不過姜淵那雙靈眼一掃。
不過姜淵縱然有法力在身,這尋龍點穴的步驟還是少不了的。
……
在風水相術之中,所謂的【龍】非是指龍脈,而是指山岳脈絡之意。
故此這‘尋龍’之說,便是攀登山脈最高峰,而后勘察山脈的走勢的意思。
若是山脈走勢通暢,那么這山脈在一路穿帳過峽、束氣、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時,便會凝沙交水,化氣結穴,陰陽交匯。
不過《青囊經》有云:龍認生死,穴認真假。砂認粗秀,水認曲直,向辯純疵。
意思就是指,這【龍】也有生龍和死龍之分。
若是地師眼拙,錯將死龍看做生龍,那么其所點的‘穴’也是假穴!
本來風水之道講窮就是‘有氣則生,無氣則亡’。
若是地師尋的是一條死龍,那么哪里還有什么藏風聚氣之效。
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的原因,便就是在這了!
姜淵在御使著五鬼游走了一圈之后,倒是很快便選定了一處位置。
在西陵城以東三十里處,有一座五屏山。
此山不高,不過數百丈。但是卻綿延起伏近百里,山勢余脈與巫江相連。
其山體倒是凹凸分明,形如龜蓋;龜身隆起,甚是厚重。明堂前有江水融聚,山外還有一眾小山羅列,朝山遠拱。內局藏風得水,外局氣勢宏大。
姜淵在反復審視了一番之后,確定此處正應了《青囊經》所言‘十九貴穴’中,那‘金龜渡水’之相。
在確定了吉壤之后,姜淵當即便寫好了文牒,將此處方位一一寫明,隨即便令五鬼送信。
……
翌日,當李府當代家主李象,發現了那封無聲無息出現在自家書房的文牒之時,不由大吃一驚。
“老爺,小的問過好幾遍了。”
“昨夜值夜的守衛們當真沒有聽見絲毫動靜,確實不知那封書信是如何出現的!”
看著李象那緊皺的眉頭,李府管家不由小心翼翼的回稟道。
“你不用說了,下去吧!”
不過出乎李府大管家預料的是,在聽完李象卻并沒有勃然大怒,只是面色漠然的讓其退下了。
待一干侍從都退下之后,李象方才不由一臉感慨的嘆息了一聲。
若是他沒有猜錯,這封文牒便是欽天監中的修行高人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