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公司?”楊振宇問。
“新希望集團。”,技術員如實講道,“據我了解,新希望集團的立體養殖模式在廣安取得成功之后,今年有準備建設一個更大的立體養殖項目,你可以在網上查一下,據說總投資2.7億,占地739畝,設計存欄種母豬6750頭、育肥豬4.8萬頭,年產豬仔16萬頭,出欄育肥豬10萬頭。”
張明康露出一副驚訝地表情,“這么大的養殖規模!”
楊振宇接話道:“新希望集團的養殖規模越大,就越說明他們的立體養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技術員點頭道:“楊總分析的很有道理,新希望集團前不久提出了總投資超過300億的川豬壯大計劃,我猜測這個立體養殖項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嗯嗯,我們可以嘗試和新希望集團接觸一下。”楊振宇道。
張明康的想法雖然有些不同,但是他也不反對楊振宇的意見。
他選擇的是眼下最適合楊家灣村現實條件的養殖場模式,楊振宇看的是長久的養殖模式。
只要建設成本夠,立體養殖也不是不可行。
不過張明康聽完剛剛技術員的話,關心道,“新希望集團會看上我們這種幾百頭的小項目?”
楊振宇露出了笑容,“幾百頭只是眼下的規模。”
張明康道:“楊主任,我知道你眼光看的長遠,但眼下的問題是我們對這種立體養殖一無所知,能不能接觸到新希望集團的項目負責人都很難說,何況他們的技術不一定會給我們用。
即便可以,投入的成本可想而知,我估計千萬都少了。”
技術員以為張明康和楊振宇之間產生了分歧,坐在中間沒插話,有些尷尬。
楊振宇看到技術員的表情微笑道:“我們只是正常討論,要不這樣,你先回公司,等我們決定之后再聯系你們。你回去告訴張總,豬是肯定從你們基地引進的,讓他放一萬個心。”
看向張明康,“張支書,這段時間的伙食住宿費,還有來回的車費都給他報一下,確實是我們先前考慮不周,麻煩他跑了一趟。”
楊振宇做出這個決定,張明康基本清楚楊振宇的選擇了,沒站出來繼續爭論,而是對技術員說,“你跟我一起去一趟財務部吧。”
“好,感謝張支書和楊總。”技術人員起身感謝道。
張明康和技術員出去之后,楊振宇上網查了一下新希望集團的立體養殖項目。
能夠從網上了解到的資料有限,據公開資料顯示,新希望正在研發面向未來的5S立體樓房養豬模式。5S指的是“科學、安全、智能、節能、聚落化”。
新希望集團已經正在京城平谷建設了“5S智慧豬場”。該項目將使用軌道測溫機器人實時監測及時預警異常體溫豬只
使用自動分群系統,根據豬只體重分群管理精準飼喂。
使用智能保溫設備、鏟屎機器人、人物車智能追蹤和消洗設備體系等。
該項目力求做到:“一豬一防控、一豬一環境、一豬一飼喂、一豬一檔案”。
楊振宇大開眼界,真正意識到了楊家灣村距離現代農業的遙遠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