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魏君發自內心的認為上官丞相和陸總管都是人中龍鳳,但是讓他們把權力過度集中起來,也會出現問題的。
因為沒有人會永遠正確。
而且正如同鎮西王世子擔心的那樣,由他們來限制皇權,那誰來限制他們呢?
當滿朝文武都是他們的人之后,本質上這個朝堂和之前有皇帝在的朝堂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都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這并不是魏君提倡的事情。
魏君看向了王尚書,認真道:“王大人這話魏某是認同的,大乾或許需要集權,但也需要更多的聲音。儒家于國于民都是有大功的,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從朝堂上徹底絕跡。”
即便在衛國戰爭當中,儒家立下的戰功也不少。
而且遭受那么大的冤屈,儒家也并沒有反叛的跡象,頂多是對皇室不滿,對于上官丞相姬帥他們這群掌權者不滿。
這在魏君看來很正常。
就儒家那遭遇擱到他頭上,魏君估計自己絕逼把大乾給滅了。
本天帝受不了那種委屈。
儒家才報復到這種程度,絕對稱得上君子行為了。
魏君對于這個世界的儒家印象不差,除了儒家非要保他之外,其他方面,儒家絕對不是拖國家后腿的存在,反而對國家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上官丞相在大力打壓儒家?”魏君問道。
王海點頭:“對,不止是上官丞相,包括陸總管,甚至是姬長空,都在打壓儒家。”
這是真的。
因為三巨頭都以為儒家已經和乾帝達成了全面合作,是鐵桿的帝黨。
既然如此,政見不同,自然往死里干他們。
對鎮西王下手他們還有幾分憐憫之心,對儒家下手,他們那叫一個心狠手辣。
畢竟王海是當著上官丞相和陸總管的面,與乾帝達成的合作協議。
老戲骨對飆演技,誰都沒輸,彼此都信了。
所以魏君也信了。
他得到的全都是錯誤的信息。
“王大人稍安勿躁,說起來魏某也是儒家弟子,此事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不平則鳴,我為儒家上書鳴不平。”魏君直接打了包票。
王尚書心中一喜。
但魏君緊接著一句:“王大人,儒家要進入的畢竟是大乾的朝堂。所以為了讓儒家弟子在朝中有更好的發展,你最好不要提拔那些支持我的儒家弟子,盡量選用反對我的,實干能力又特別強的儒家弟子進入朝廷,這樣他們才能夠取得上面的信任。”
為了削弱自己的實力,魏君也是操碎了心。
而魏君的主張,讓王尚書感動的一塌糊涂。
同時再次為自己爺爺王海的智慧而嘆服。
一切都在爺爺的掌控當中。
“魏大人,這樣一來,你的處境就大大的不妙了。”王尚書提醒道:“你為儒家發聲,我卻扶持反對你的儒家弟子,這屬實是不當人子。”
魏君擺了擺手,大氣道:“魏某一人的處境不算什么,只要能夠讓儒家重返朝堂,掌握一定的朝廷話語權,魏某甘愿犧牲。只愿王大人提拔的儒家弟子能夠謹記為民做主這四個字,成為一個濟世安民的好官,讓儒家再次偉大。”
“會的,魏大人,一定會的。”王尚書動情道:“有你在,儒家肯定會越來越好。”
就沖著魏大人你這番話,以后儒家一定死心塌地的跟你混。
王尚書早就鐵了心了,但還是深受感動。
“讓儒家再次偉大。”
王尚書看著魏君,內心的想法越來越堅定:
只要魏君活著,儒家一定能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