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這個瞎眼的,這種人怎會是騙子?他隱晦地瞄了眼縮在人群中的二兒子,老臉上如菊花綻放,又笑著道:“昨日犬子多有得罪,還望大師不要見怪。”
“哪里哪里,不過是一場誤會罷了,老、老施主切勿放在心上。”那人語氣溫和,倒真似沒有絲毫的火氣,不過,他略一抬頭,正露出那張年輕的面孔。
張景生心中一驚,真的好年輕啊,沒想到這樣一個少年僧人竟會有這般神異的本領。
“阿彌陀佛,敢問大師上下。”他神情鄭重地重新合十一禮。
那和尚似也要回禮,可半空中的手滯了下,方才合掌:“阿彌陀佛,小僧宗言,見過張老施主。”
不錯,和尚正是宗言。
宗言真當和尚了?當然不是,若是宗言學會了那本《小筑基法》,即便會些拳腳功夫,他也不會扮演和尚騙人,無奈祈愿池中的花束根本不給他成長的時間,只能另辟蹊徑了。
委托者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姑娘,所提供實在有限,而宗言一旦觸及花骨朵,雖不能完全接收對方的記憶,但其中印象深刻的事情絕對會保留,因此,他才從中發現了對自己完成委托十分有用的信息。
張家族人為什么要躲進深山?
那是因為本地太守起兵造反了,而在小姑娘心里,家族遭劫之前便有征兆了。
首先,早晨做飯時不小心砍傷了手指,當天夜里,自家的棗樹就被雷劈死了,而就在第二天,還沒等她回過神,兵亂的消息已經傳了過來。
宗言就是從這里找到了影響張家決議的切入點。
方法有了,但是以什么身份接近張家呢?按理說,卜算相面的本事,當然是老道士最佳。
可惜他當掉浴袍后,走遍霖城大街小巷,也沒有買到假發,別說老道士,小道士都裝不成了。
也不知真的值錢,還是因為當鋪老板也是酒肆常客的關系,那件浴袍不但當了不少的銅錢,還換回來一件粗布袍子。
在買易容道具無果的情況下,宗言只能去城郊小廟,花了很小一筆錢買了佛珠等物,又舔著臉觀察廟中僧人行事做派,并混了一頓素齋,這才稍微有點信心進入任務世界。
說實話,一想到那些僧人看他的復雜目光,他直到現在仍感覺別扭。
咳!不管怎么說,順利找到張丫的家后,便發生了昨天的故事。
只是,看著面前張老漢笑吟吟的臉,他心中是無比慶幸的,真是歪打正著,不但忽悠住了張家人,更因為成功避免了一場小小的火災使他的話更加有說服力了。
是的,或許因為年紀小,大人沒讓她知道,張丫根本沒有雷劈棗樹時家中險些著火的記憶。
宗言當然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可誰讓他一進門就看到柴火垛上的鐮刀呢?
這一切,乃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