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也是那種膽大妄為之人,他知道加征稅賦會使老百姓日子更難過,但是,他認為該加的時候還是要加,如果張斌敢提,他真敢加!
張斌當然不會干這種飲鴆止渴的蠢事,他的計劃是需要更多的人馬,但是,這些人的糧餉馬并不需要朝廷負責,更不需要崇禎加征稅賦。
他正想趁此機會把東番九衛的戰兵光明正大的拉出來呢,這個時候東番九衛戰兵數量連十萬都不止了,拉十萬人出來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這十萬人馬不能突然出現,更不能讓崇禎知道是他私自招募的,如果讓崇禎知道他暗地里招募了這么多軍隊,不跟他翻臉才怪。
明朝并不是不準招募士兵,但是必須經過皇帝允許,在兵部報備之后才能招募,這種士兵稱為私募兵。
私募兵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明朝前期和中期很少具備這種特定環境,所以,那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私募兵的記載。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屯衛逃逸嚴重,各都司衛所剩下的屯衛本就不多,再加上屯衛體系糜爛,就算剩下的這些屯衛大多也成了都司衛所軍官手下的農奴,甚至有的還成了兵痞、地痞、流氓,所以,很多將領都不愿意用屯衛,寧可用私募兵。
私募兵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戚家軍和川軍白桿兵,這兩支勁旅里面基本沒什么屯衛,都是戚繼光和秦良玉等人在地方上招募的平民,其赫赫戰功也足以證明,這個時候的屯衛甚至還不如訓練有素的平民。
張斌就是想趁機將東番九衛的戰兵變成名正言順的私募兵,雖然東番九衛都是在編衛所,這些戰兵也是從屯衛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他還是不想這些戰兵以屯衛的形式出現,因為一個衛所滿編也就五千多戶屯衛,他無法解釋這十萬大軍是怎么來的。
現在,崇禎竟然主動提及這個兵力問題,那再好不過了。
張斌連忙順勢道:“皇上,微臣有個想法,那就是在福廣招募一批新兵,福廣這些年并未遭災,老百姓日子過的也不錯,兵員素質比起西北五省來要好上不少,招個十萬青壯應該沒有問題。”
果然又要招兵,招就招吧,崇禎咬牙道:“也行,不過,這樣一來,這剿餉和練餉都要增加,你說增加多少合適?”
沒想到,張斌卻是搖頭道:“皇上,這些私募兵的糧餉并不需要朝廷負擔,微臣在福廣的時候結識了一些大商戶,當初剿滅海盜的時候糧餉就是找他們募集的,現在國家有難,微臣想他們應該不會坐實的。微臣撇下這張臉不要,去求他們,相信勉強能把這十萬大軍三年的糧餉湊出來。”
不需要朝廷負擔糧餉!
崇禎聞言不由一愣,不過,很快他便反應過來了,的確,張斌在福廣追剿海盜的時候從來就沒有問他要過糧餉,他的糧餉都是找人募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