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人是誰啊,竟然讓石鵬林這么小心翼翼的。
“方寒,小石也是一時疏忽。”
宋恒云幫著石鵬林說了句好話,笑著道:“既然方寒你看出了病因,那不妨給個方子。”
方寒也沒啰嗦,提筆寫了一個方劑,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遞給青年:“一劑見效,三劑痊愈。”
劉建勛和石鵬林都是微微一驚,這個方醫生真是好大的自信啊。
一劑見效,三劑痊愈,哪怕是宋恒云估么著都不敢這么篤定吧?
其實一般情況,方寒倒也不會給患者說這么肯定的說法,哪怕是他有著十二分的信心,說話也會保留幾分的。
做人不能太傲,說話不能太滿,凡事太過往往容易出事。
可這一次,方寒卻說得非常篤定,正是針對之前石鵬林的質疑。
不得不說,今天的運氣也好,這個患者正好應了方寒之前說的那句話。
雖然患者確實患的是中耳炎,可在中醫的范疇,并沒有中耳炎的這個說法。
患者的癥狀是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不找到源頭,不解決了根本性的問題,所有的治療都只是徒勞,亦或者說是杯水車薪。
之前的一些藥物也不能說是全然無效的,只不過你這邊治標,根本沒解決,還會導致問題的再次發生,當治標的速度趕不上問題發生的速度,其實和沒治療也沒什么區別。
就像是外科醫生常規的止血一樣。
如果只是小創口出血,上點藥,包扎一下,血液中的血小板本就有凝血功能,慢慢的出血就會自己停止,上了藥,包扎了,避免感染,傷口也就慢慢痊愈了。
可如果是血管破裂,那么僅僅上點藥包扎一下很顯然就行不通了,你這邊給傷口上再多的藥,再如何的用紗布清洗,血還是會不段的流出,因為根本性問題沒解決。
之前方寒嘲諷說患者找錯了科室,其實應該去胃病專科,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脾胃虛弱,脾胃上的問題嘛,干嘛要來耳鼻喉科?
科室不對,看什么病嘛。
這其實就是很多中醫醫院劃分細致科室的弊端。
劃分了科室,也就限制了科室醫生的領域擴展,醫生們自己都把自己當做是耳鼻喉科的,總是怎么研究治療相關領域的。
而現在很多研究中醫的人也都喜歡這么搞,一些純中藥制劑,中成藥,藥盒子上都標著治療什么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什么扁桃體肥大等等,用的都是西醫的病名。
如此研究中醫,豈能不本末倒置?
方寒之所以這一次直接篤定的告訴患者,一劑見效,三劑而愈,就是為了告訴這些人,中醫的手段不是表面上那么簡單的。
青年正準備伸手接藥方,宋恒云卻伸手接了過去,笑著對青年道:“我先看看。”
青年又坐了回去,他自然是沒意見的。
宋恒云看了一遍方寒開的藥方,然后把藥方遞給石鵬林:“小石,你也看看吧。”
石鵬林接過來,看了一眼,然后又默默的把藥方放在了方寒的面前。
方寒開的方子石鵬林是認識的,四君子湯加炮姜、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