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想掙錢、帶領家人脫貧,而不是一味地在體制內熬下去。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這些年在體制內,他走得很艱難。
王平的父親王成,曾是家族里的驕傲,在那個年代,他高中畢業,后來又去部隊當兵。
本來,王成可以在部隊里提干,但因檔案中的年齡問題被取消了資格。
退伍后,他被分配到鐵路上工作,成了家族里第一個端上公家飯碗的人。
只是,在單位提拔的前一步,王成因為高興喝多了酒,在值班時打瞌睡,引發了一個不小的事故。
提干的事自然泡湯了,他被降為普通工作人員。
王成為了增加收入,便去做各種生意,但每次都血本無歸,讓家里的日子過得愈發緊巴。
王成一直說,要是當年順利提了干,自己就不會過成這個糟樣子,于是他要求兒子王平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吃上公家飯,成為國家干部。
王平確實沒有辜負其父親的期望,他從小學習成績優異,聽話又懂事,每次王成一提起這個兒子,弓著的背立馬挺了三分。
王平參加高考時,分數遠超一本線。填報志愿的時候,王成給他定了兩個目標:京城鐵道大學與京城礦業大學。
王成說,從這兩個大學畢業就等于直接進了國企,待遇比公務員還好——最好的單位當然不機關事業單位,而是煤礦、煙草、鐵路,號稱“三大金飯碗”。
不過,王平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找到王通的父親商量,說想報考計算機專業,因為這個專業“錢”景遠大。
王通的父親王剛閱歷豐富,思想緊跟潮流,便問他:“平兒,你那么想發財?”
王平說:“一是我確實喜歡這個專業,二是我家里的條件,還不學來錢快的啊?”
年輕的王平有這樣的覺悟,王剛感到很驚訝,也十分贊同他的選擇,只是消息傳到王成那兒,他當即炸了鍋,在他眼里,學習計算機跟玩電腦游戲沒什么區別。
王成便來王通家里鬧,說是王剛嫉妒人家考上了大學,故意讓他誤入歧途……
王剛當然很生氣,便不再插手王成家的事,沒了旁人支持,王平只好聽從安排。
不過,在最后關頭,王平耍了一個滑頭,他將第二志愿與第三志愿調換了個,第一志愿選擇了“不服從調劑”,最終如愿以償考入省城某名牌大學,學計算機專業。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王平吃盡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