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能力不等同于干事能力。原先我在區教育局的時候,一些考進來的人辦事能力沒有借調人員出眾,但人家就是占到了這個編,能者上、庸者下很難實現。”
劉啟海說道:“大家都希望建立更加立體的人才評價體系,給干部交流更多靈活性,讓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有位子,讓不干事、少干事的人騰出位子。”
“比如想破解借調難題,就要探索靈活的用人機制,大力推行職級職務并行制,破除‘唯身份論’、‘以身份定人’,讓有理想的年輕人可以拿到合理的工資,享受較高的職級待遇。”
“只是,人事制度上的改革,非常艱難,沒有國家層面的政策作為依據,很難進行系統性改革,萬一操作不好,很容易出事情,而且這個事情牽涉到太多的利益,如果出事情,往往就是大事情,誰都負不起這個責任。”
張峰點頭說道:“我看可以建立市、縣、鄉一般公務員交流機制,將鄉鎮年輕公務員選派到上級機關掛職頂崗,開闊視野,回到鄉鎮工作崗位后,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滿足鄉村振興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需求。”
“還可以將長期在縣直機關工作的年輕公務員選派到鄉鎮‘急、難、險、重’的工作崗位去學習鍛煉,在實踐中學習方法、了解農村、熟悉農村工作,提高年輕干部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當然,這只是我的提議,組織部門可以先進行調研,再拿出合理方案,先進行小范圍、人數少的試點。等到經驗成熟再進行推廣,如果在試點中發現問題太多、后遺問題嚴重的話,可以及時中止試點。”
劉啟海和張峰原先有著沈家的居中引進,再加上一段時間的接觸,張峰覺得劉啟海值得合作和信任,于是他便說道:“曲江省近年來沒有大的項目和大的經濟增長點,但經濟指數沒有下滑,穩中有升。”
“只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這幾年,鄰省真的比咱們省經濟指數增長迅速,這是事實。”
“原先吳林正省長屬于守家型的領導,低調、穩健,吳松屬于開拓型的領導,他們兩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風,但都是與時俱進的領導干部。”
劉啟海接話道:“張書記,吳省長最近馬不停蹄,不是調研就是開會,也是一把年紀的人,如此拼命,大概是想做出一些事情來,否則的話,他在東華市不會如此說了。”
張峰說道:“所以,我想先搞出一個見效快的項目,讓吳省長看看,要知道,我這么年輕擔任東華市委書記,許多人盯著,吳林正書記又去了京城,我有些擔心吳省長借機調整一些干部。”
劉啟海不為以然地勸道:“張書記,你與施市長既沒有明顯的公然對抗,沒有嚴重到影響工作,也沒有和氣到鐵板一塊,這對于你來說,反而是好事。”
“我做組織工作多年,認為上級領導,都不希望下邊的班子是鐵板一塊,因為鐵板一塊后,上級領導就很難聽到不同的聲音,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就跟耳朵聾了一樣。”
“試想,哪任領導希望自己是‘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