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術而輕道法,最終未能修道圓滿呢?
只因為他們心系天下百姓疾苦,有博愛仁慈之心,而并不是把自己是否能得道成仙放在第一位,所以才輕道法而重醫術的。
道為醫之體,醫為道之用,是道醫的核心思想。
這個本沒有錯,不過如果只為自己得道成仙,而棄眾生疾苦于不顧,是否也有悖于為醫之道呢?
道醫固然不能簡單理解為會中醫的道士,但具有精湛的歧黃之術顯然是基礎。
只不過中醫主要講究形治,而道醫除了形治之外還注意養生及神治。
因此,可以理解為道醫是中醫的高級階段,中醫是道醫的基礎階段。
所以一陰一陽謂之道,而中醫亦從陰陽而論。所以不管是道醫還是中醫,其本源并無二致,兩者本就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
用一個最為淺顯的比喻就是,中醫好比是小學生,而道醫則是大學生。
小學生不一定能成為大學生,但是大學生肯定曾經是小學生。
所以道醫門下的弟子,包括秦越人、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前輩都是以中醫而聞名于世的。
再回頭想想《仙授秘方》序言之后起首的那句:悟醫道者,方為道醫。
何為醫道?
醫道即為醫之道。
在心:正己、用心、仁愛。
在術:以歧黃之術為基,尋求治病養生之道,最后才研習祝由之術,直至修道圓滿。
因此,道醫也是中醫,或者說,要想成為真正的道醫,首先得成為一名好中醫。
葉凡拿著中醫資格證書回到房間,準備換回原來的衣服去找工作,畢竟穿著一身名牌多有不便。
這個時候,門外傳來敲門聲。
開門一看,竟是吳雨桐。
“你怎么來了?找我有事嗎?”葉凡問。
“你真的決定離開公司了嗎?”吳雨桐盯著他的眼睛反問道。
“是的,我昨天不是已經說過了嗎?我自己犯下的錯就該自己承擔,而且我也不適合做公司管理的工作。胡經理是無辜的,要走的人只能是我。”
“她怎么就成無辜的了,你個呆子,這一切都是媽媽和她設的圈套,你難道不明白嗎?我不相信你是主動的,你一定是心善不忍心看到狐貍精被開除,所以故意擔下了責任,對不對?只要不是你主動的,我都可以即往不咎,就當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我要你說實話,就算我求你了,行不行?”吳雨桐情緒很激動,直接把胡敏鳳直接都叫成狐貍精了,而且說到最后雙眼已有淚花在閃動。
見此情景,葉凡心下一軟,不置可否道:“其實就算沒有這件事,我也不打算干下去了,我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昨天媽媽找我談話,準備安排其他公司工作崗位的時候,我也已經表明的態度了。從事本職工作是我經過深思熟慮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而且當初你找我過來,不也是為了能治好雨霏的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