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關城外東側二里的稍城,名為威遠城,建于歡喜嶺上,還是寧遠總兵吳三桂當時所建。
清軍從歡喜嶺而來,不用問,威遠城已經被潰軍控制了。
二里的路程,轉瞬即至,城內的明軍剛剛反應過來,清軍已經兵臨城下。
“把潰軍趕出城去!”
曹變蛟帶領將士一路拼殺,半路便遭遇了上千潰軍,一番激烈的拼殺展開。
“關寧鐵騎!”
曹變蛟吃了一驚。看到叛軍簇擁的吳三輔,不由得驚怒交加。
“吳三輔,你為何要造反?”
曹變蛟的怒喊聲傳來,吳三輔冷冷一笑,大聲回了回去。
“曹軍門,我等已投了清軍。你趕緊離開,不然就走不了了!”
吳三桂決議投清,他和王永吉商議后,即遣寧遠軍副將楊坤、游擊將軍郭云龍攜帶書信去清軍大營,請求投降,并接受編制獨立。
楊坤、郭云龍到了清軍大營,呈交降書,愿以山海關作為投名狀,求得自成一旅。等事成后,山海關及關外盡歸清軍。多爾袞閱信以為有詐,當即扣留了副將楊坤為人質,派王公大臣拜然隨同郭云龍進城探清虛實。
“長伯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親王,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也。”
多爾袞的話語在吳三輔耳邊回響。他和吳三桂的家人都在清軍大營,就連吳三桂也是如此。他要是“詐降”不下山海關,富貴無望不說,性命堪憂。
“亂臣賊子,無恥之徒!兄弟們,奪回城門!”
曹變蛟怒火攻心,帶領著部下一路向前,拼命砍殺。
這些個亂臣賊子,寡廉鮮恥的軟骨頭,為了茍活性命,個人的榮華富貴,臉和祖先都不要了。
吳三桂只怕已經降清,要不然,他的弟弟不可能公然造反。
羽箭如蝗,火銃聲不斷,凄厲的慘叫聲此起彼伏,雙方不斷有人栽倒,很快就血流滿地,染紅了街面,尸體層層疊疊,填塞了街道。
“將軍,快走吧,韃子已經入關城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親兵大聲吶喊了起來。
關城四門外筑有大小不一、平面呈方形或半圓形的甕城。關城東南、西北、西南隅設3座水門與城外護城河相通。關城東西修建有羅城,南北修建有翼城,外圍修建有稍城,前呼后應,左輔右弼,構成犄角,共同拱衛關城。
現在清軍已經進了關城,與之東連的東羅城,肯定也已經落入清軍之手,再加上東羅城以東的威遠城毫無動靜,恐怕也已經淪陷了。
“我不走,要死也死在這里!”
曹變蛟臉色通紅,只管拼命砍殺。
威遠城是吳三桂所筑,在關城以東兩里的歡喜嶺上,鎮守的也都是遼兵,投敵再也簡單不過。
東羅城雖然已經淪陷,但地方狹窄,容不下千軍萬馬,把叛軍趕出關城,山海關還有一絲奪回的可能。
山海關,長城東部的第一個關口,長城拱衛大明王朝京師的第一道關隘,一旦失去,建奴幾日便可長驅直入,兵臨北京城下。
他又如何向朝廷交待?如何向皇帝交待?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