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
好男兒,別父母,只為蒼生不為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夏允彝擦了把汗,搖頭嘆息一聲。
“到底有什么事情,能讓這些家伙消停一下啊?”
夏允彝話音未落,馬上的夏完淳忽然朗聲吟起詩來。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聞道錦松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夏允彝吃了一驚,顫聲問道:
“完淳,這是你做的新詩?”
夏完淳雖然只有10歲,卻是江南有名的神童,才名卓著。他9歲時,夏允彝為兒子印了第一本詩集《代乳集》,里面都是夏完淳的佳作。親友爭相閱讀,連陳子龍也是青眼有加,在編當代名人詩歌選集時,特意把夏完淳的幾首詩擱在后面。
兒子出類拔萃,做父親的當然是欣喜若狂了。
“爹,這是路過山海關時王大人所做。他說他只做出了一半,讓我回頭把詩補完!”
夏完淳笑著說道,繼續思索詩句,嘴里喃喃自語。
“原來是王泰所做。”
夏完淳的話,讓夏允彝有些失望,但這詩是王泰所做,讓他暗自吃驚。
王泰,隨便即是佳句,可稱明之李太白,神人也!
“大家快來看,好多官軍啊!”
“好威猛的官軍啊!”
“這下,韃子可有得受了!”
寧遠城遙遙在望,驛道兩旁,田間地頭,站滿了衣衫破爛的百姓,他們都在驚奇地看著滾滾向前的河南衛軍。
百姓人群中,許多人都是睜大了眼睛。自開春以來,官軍一批批涌入關外,聲勢浩大,看來又是一場驚世駭俗的大戰了。
尤其是這批官軍,和以前的都不一樣,走路整齊,沉默的讓人害怕。
“這么多官軍,看來是要和韃子打仗了!”
白發蒼蒼的老人們,眼神里面掩藏不住的擔心。
“官爺,你們能打過韃子嗎?”
百姓人群中,有大膽的年輕人喊了起來。
“是啊!韃子可不是吃素的,你們能行嗎?”
“是不是花架子呀?”
又有年輕漢子,大膽問了起來。
沒有軍令,無人理睬,將士們依然是魚貫而行,步點齊整,落地有聲。
“看這架勢,這些官軍恐怕不是善茬!”
“你咋能看得出來?”
“咬人的狗不叫!這些家伙,一看就不是軟蛋!”
百姓議論紛紛,河南衛軍從容而過,留下一片的嘰嘰喳喳、飯后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