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既然二弟有這種打算,那么就在秋收之后你就去南郡選一批種植的老手,然后讓他們教那些準備移民去涼州的百姓如何種植棉花。”
“只不過我有一件事情非常擔心,那就是對于這批移民你打算如何安置,還有就是這些漢中百姓大多都不愿意離開此處,這也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
由于農業經濟加上儒家思想的影響,導致了整個華夏的百姓有強烈的故土意識,這種故土意識一方面有利于朝廷安置百姓管理百姓,畢竟故土意識一旦深入人心,人們在一個地方駐扎下來之后就不會輕易遷徙。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大大地限制了對外探索的腳步,大部分人會選擇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己的家鄉竭盡全力地生活下去,即便生活得很困難也不會輕易地離開家鄉去外探索。
而對于那些在本地實在生存不下去的人,有一個專門的詞匯來形容他們,那便是背井離鄉。
也正是因為這種觀點的存在,讓曹操遷徙漢中,百姓十分頭疼,他擔心用武力遷徙百姓在道路上會引起百姓不滿,從而引起民變,但是漢中之地他又打算放棄這漢中的百姓和人口,而又舍不得留給劉備。
一時間曹操也是陷入了兩難的境界,而此時沈川又要帶著一批百姓先行前往涼州,這樣一來這個難題無異于落到了沈川的頭上。
“大哥你放心,我有辦法。”
沈川十分自信地看著曹操說。
“二弟你有什么辦法說來與大哥聽聽,看看到時候這種辦法我是否能用到將這些漢中百姓內遷的政策上。”
曹操看到沈川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當即身體前傾,一臉謙虛地問道。
“大哥,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這個問題便很好解決。”
沈川看著曹操笑著說道。
“哦?如何換個角度想一想?”
曹操聽到沈川這么說,心中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他看著沈川問道。
“大哥你想,整個漢中不愿意遷徙的人是誰?”
“自然是那些漢中的世家,他們在這里經營多年,有著良好的基礎以及廣袤的田地,他們自然不希望自己遷徙之后這些田地就此消失。”
封建時代田地就是資產,一個世家是否強大,就看他擁有的田地是否足夠多,曹操對于這一點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所以在沈川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便回答了出來。
“大哥說得不錯,可是那些普通的黔首,他們手中本就沒有多少田地,甚至有些百姓吃喝都是問題,那么我們在遷徙的時候,能不能先從這一部分人身上想辦法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