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娘抬著胳膊摸了摸頭上玉釵,呵呵笑了兩聲,“這根玉釵是我外太婆今年剛送的及笄禮,若是送給旁人只怕寒了她老人的一片心!”
此時的陳四娘臉上終于掛不住了,撇了撇嘴,“真是羨慕三姐姐,若是我外太婆還在,估計也會送這樣的及笄禮。”
這是想博人同情?!
張老太太就是看在陳夫人幼年喪母的份上,才對陳夫人額外照顧,卻不曾想慣得陳夫人登鼻子上臉,胃口越來越大。
可這次任由陳四娘如何的博情,張三娘和張六娘也沒大發善心。
晚飯后,陳夫人繃著一張紅臉將四娘子帶走了,以及一箱子張老太太給陳三娘的添妝。
這是陳四娘第一次在張三娘那里沒討到半分便宜,張三娘十分高興,第一次主動牽著張六娘的手進了暖房。
“阿娘累不累?弟弟今個兒沒鬧騰吧?”
張三娘邊說邊欠身福了福,張六娘卻不感象她那樣隨意,欠身做了福禮,遠她半步站在其身后。
張大太太李氏點了點頭,瞧著女兒一臉的嬌容,卻對著她身后的張六娘招了招手,意示她上前,“好孩子,聽說你特意替我求了一道平安符,讓我瞧瞧。”
張六娘迎著臉,低低嗯了一聲,接過檀香遞過來的錦盒,雙手供了上去。
“三姐姐替母親祈福,不僅點了長壽燈,還供了一套《地藏經》。女兒不極三姐姐想的周全,但常聽姨娘說女人產子如同走了一著鬼門關,便想著母親平安最重要。
母親瞧,這是廟里得道高僧親手制的平安符并開了光,最靈驗不過了。
女兒學著三姐,抄了一本《地藏經》,本想供在地藏菩薩面前,只是字有些丑,拿不出手,不過三姐姐說最總要的是心誠,女兒才敢將經書供到菩薩面前。”
張六娘腆著臉,先點出三姐姐的孝心,又不露了痕跡幫姨娘表了忠心,最后才輪到個兒身上。
李氏接過平安符看了一眼,瞧著確實不錯,高興的隨手遞給丫環翠兒,“我們家六姐兒真真是長大了,又懂事又有孝心,這平安符就掛到我屋里的床幔上吧。”
這話是講給身后的曹姨娘聽的。
張六娘這份體貼讓李氏身后的曹姨娘鼻子一酸,這孩子可真真的難得,聰明又不失本份,事事不愿意拔尖,可惜沒能托身到太太肚子里。
“三姐兒、六姐兒都是個好孩子,兩人都該賞,曹姨娘教導六姐兒有功,也該賞。
馮嬤嬤,去庫房里挑幾樣首飾,給三姐兒、六姐兒還有曹姨娘帶著玩吧。”
姐友妹恭,這是張老太太最喜聞樂見的事,李氏樂得把面子做足。
“謝母親的賞!”
“謝大太太的賞!”
張三娘沒想到自己還占了六姐兒的光,得了母親的賞,又想起剛剛六姐兒剛剛幫著自己懟陳四娘的事,趁母親高興,心血來潮主動提及王家邀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