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拿著衣服回家就換上了,雖然新衣服也是麻布材料,但是總比他之前的那一身洗的發白的衣服要好。換好了衣服,配好了印綬之后,他這才跟著那個小吏出城,去到馬場挑了一匹馬,接著便騎馬向東而行,來到了徒河下轄的天恩鄉望軍亭。
遼東的地名,很多都是百姓自己起的。大將軍起縣城的名,下邊的鄉、亭名字都是百姓取的。一開始的鄉亭,可沒有士子民官,全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勉強干的。
“望軍亭治下二百三十戶,口一千五百六十三,其中男八百二十九口,女七百三十四口。十七歲以下男女”
望軍亭辦事所在的一個沒有圍墻的由好幾個大房子組成的建筑,互相見禮過后,望鄉亭的副廳長給郭嘉介紹著整體情況,同時還介紹亭長的職責。
郭嘉聽的很認真,因為亭長的工作真的很多。耕種、孕婦、新生兒、衛生、防火、稚童就學、鄰里矛盾、地產收益、百姓家中糧田結余統計、生人登記、死人銷戶、娶親、分家、民兵訓練等等等等。
望軍亭十里之內,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亭長協調解決,還有上計,各種的數據統計,各種的將軍府、理政府政令的落實執行,亂七八糟,大事小事一把抓。基本可以說,在這十里之內,亭長就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
只不過他們沒有斷案的權力,治下但有人違法犯罪,警尉可以抓,但是要到了鄉里才能判,而且還會有更多的調查程序。這個權力,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地方官把持住的。否則草菅人命一定少不了,而且也真正的讓地方官成了執掌生殺大權的土皇帝。
只要死人,上級警尉就會來實地走訪,確認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此加上民風彪悍,有事兒真敢說,就能很大程度的避免錯漏。
這是王大將軍治理民生的基礎手段,使治下百姓保持住斗爭精神,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證政府機構的良性運轉。
當然這一切的終極原因,還是在于王言這個統治者不怕民亂,他相信治下的百姓
而一個亭的工作人員,只有四人,正副亭長以及兩個警尉。警尉是本地的,正副亭長都是異地的。
四個人管一個亭上千人的所有事務,工作量是相當龐大的,郭嘉想想就頭皮發麻,要命啊
這當然不是基層治所的完全體,以后還會配一名醫者,待到學童長大,本村的學生也是要用到的。都是免費勞動力,支使就對了,會大大減輕正式官吏的壓力,也能給學生一些基層經驗。出身基層,和治理基層,終究是兩碼事兒
當日下午,郭嘉先去醫館開了湯藥,喝了一碗。之后就跑到了城外,去了醫學所在,找華佗學習養身之法。必須得學,要不然他怕亭長的恐怖工作量,把他給累死。
醫學歷時兩年多建成,其雖不比文昌閣高大、華麗,但是占地甚廣。
因為醫學的培養體系不同,學童在學習了基礎的文化知識之后,十歲就要經過篩選來醫學就讀。這就使得醫學要有多的教室,以及宿舍,用以學生的分級學習,以及外地就讀學生的住宿。還要有醫者的研究場所,醫者及家屬的居住場所,還要有自己的藏書閣,收錄醫學書籍,再一些其他書籍供給學生。
再者,大將軍要求,女童一樣可以進學,住宿要分男女,廁所要分男女。另一方面,遼東全民尚武的政策下,醫學的學童一樣要習練武藝、軍陣戰術等等,更要有大的校場。如此多的人吃飯,還得有食堂。為體現出對醫師的尊重優待,還得弄小食堂,如此等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