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聽著手下整合了商隊在王言治下行商探查到的消息,說著王言多強多強,袁紹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強又能強到哪里去。
王言雖然也算是有三州之地,但遼東、幽州、并州、草原,盡管東北之地是天下人走眼,沒有發現那里有著數不盡的良田,但是王言的人口不足。而他占據的冀州、青州、兗州,這是人口集中的地方,雖然比不上關中地區,但也不差太多。
另外一方面,王言對手下人太好了,打大仗肯定是支撐不住的。他這邊糧草不足,他就不信王言的糧草能有多足。他撐不住肯定有影響,但沒那么大的問題,不過是死一些百姓而已,沒什么大不了。但王言要是撐不住,那就不一樣了,因為那是動搖王言的統治基礎的,誰讓他給百姓承諾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到時候王言必然潰敗。只要沒有了王言,遼東、幽州,一定是抵擋不住的。畢竟王言一身系著所有軍政大事,只要王言的威信動搖,那基本上就會全面的影響治下,進而導致欣欣向榮的局面崩塌。
所以就算他可能在硬實力上干不過王言,但是只要他能拉爆王言的后勤,那就是勝利。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袁紹沒有跟王言實實在在的打過仗,還是不服。也確實有道理,人家的地盤也不小,人口還更多,麾下文臣武將有的是,更有豪族支持。現在再看紙面實力,沒道理干不過。
所以袁紹想不開了
他拍了拍桌子,待文武兩邊安靜下來,大聲說道“昭告天下,吾欲北伐王賊。吾自與孟德書信,王賊若破,當還兗州,使其安待,不與我相爭。
傳我軍令,待秋收之后,起冀、青、兗三州大軍四十萬,討伐王賊。
王賊與我十五日,可假傳消息,言秋收之后遷移百姓,交割土地。趁此兩月之機,調兵遣將,攻其不備。
功能成否,當在此一戰。勿要多言,吾意已決,諸君各自做事去罷。”
袁紹難得果斷一把,但其中還摻雜著個人意氣,說到底,還是王言給他的壓力太大了,不真刀真槍的干一場,他念頭不通達。
統治者其實是不會考慮百姓的,因為他們權衡的始終是整體的、個人的利弊。袁紹一句要干王言,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忙碌,更不知道最終有多少人死于刀劍之下。這些事,袁紹當然會考慮,但他考慮的不是百姓的損失,而是他作為一方勢力頭領,減少的兵員、進項。
王言當然是不同的,畢竟他是真正的以民為本,這是他為什么不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原因。畢竟在這樣物質匱乏的年代,縱然打贏了戰爭,也沒有能夠實實在在的立刻看的見摸的著的收益,只有人口與土地,土地還要人口,通過一定的時間來開發,如此之后才有收成。
這對于原本百姓的民生,是實實在在的巨大傷害。
漢武帝牛逼的打崩了匈奴,但是大漢百姓卻是實實在在的過著糟糕的日子。這當然是應該的,畢竟匈奴威脅著漢民族的生存,當然要干死匈奴,只是代價卻大。但是這也沒辦法,畢竟漢武帝又不懂什么政治經濟,不懂的各種工業知識,他已經做到了能做的最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