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的百姓這兩年感覺天天都像過年,稅少了,掙的多了,也沒人欺負他們了,這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但現在卻實實在在的實現了。
相比起百姓們,皇帝以及各種的大臣才更加的驚訝。
他們早都知道王言牛逼,但是許多人沒有去王言治理過的地方,并沒有實實在在真感受。給朝廷交錢的,也就只有一個杭州。剩下的,他們見識到的就是王言整人有多狠,并沒有直觀的概念。
這一次他們看到了,就在他們的拖后腿中,王言用兩年的時間,把開封府治理的煥然一新,簡直亮瞎了他們的狗眼。
但該反對改革的還是反對改革,沒人愿意在自己的身上動刀,都是世代積累而來的財富,也是世代賺習慣了的財富。驟然減少,誰也受不住。
但是趙曙受的住,他太受的住了。兩年時間,他收攏了權力。真要說起來,他是不比太祖、太宗對于國家的掌控力度差的。當然,那有個前提,就是王言要聽他的話
趙曙并不懷疑王言的衷心,因為有西北之事在前,他是十分相信王言的,并為王言的愚忠竊喜。
他實在不明白,為什么趙禎要壓著王言,不讓王言上位。若是王言早早的上位,大宋該是何等程度
不過沒關系,他會讓王言上位。
治平三年1068年春,趙曙決定掃平嶺南諸夷,調韓琦南下總領戰事,拜歐陽修為相,順勢升王言為參知政事。
王言升官了,成了王推忠協謀佐運功臣銀青光祿大夫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柱國廣陵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一千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言,他的官職更長了。
看官職就能看出來,他不是多位參知政事中的一個,因為他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及集賢殿大學士這兩個官職,這是宰相的標配。在名義上,他是副的文相。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他就是宰相。
王言又一次的在大朝會上表了決心,傲視群臣。
散了大朝,王言又是跟著歐陽修等人一起回到了政事堂。趙曙高坐,歐陽修次之,王言再次。這次就不看年紀,而是看官職了。
「王卿素有涂抹大宋江山之心,如今總算是得償所愿了啊」趙曙笑呵呵伸手示意,讓王言主持小會。
王言拱了拱手「全賴官家信重,臣心中惶恐不已,唯恐行差踏錯,誤我大宋。」
「王卿謙虛了。閑話少說,開始議事吧。」
「治國先治人,變法先變官。而今全國推行新法,不似開封府一地。須得用之人,去往各地監督,避免地方上下勾連,對抗朝廷。是以今日第一件事,便要找些合用之人。諸公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