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縣紀事由王言同志親自改編、執導,唐國強、朱琳等主演,以林縣人民的視角,講述了林縣取得的改革成就,歌頌陜北人民戰天斗地的精神……”
在八二年的春節時候,林縣紀事這部連拍攝帶后期耗時一年多的電影終于上映了。
影片有多個主角,白店大隊的鄉親,公社的張書記,縣里的小干部。
這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白店大隊的人是從頭到尾的親歷者,他們做木匠、打井、種樹、養殖、辦廠、做外貿等等一系列的事,他們是全程跟隨的。
和川公社的張書記,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領導作用,信任、幫助、大膽放權,且有責任心,能扛事兒。并且是之后林縣發展起來的主要領導者。
王言后來到縣里工作,調整產業以后,就是張書記上來當了二把手、一把手,而后才走人的。
縣里的小干部,那也只是當年的小干部,現在人家是縣里的一把手……
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有老農,有專家,還有省市兩級的一些領導,不過都是背景板,表述了一下領導們決策也不是一拍腦袋就行的,機會給林縣也是有原因的。
而作為絕對主角的王言,在這個電影里卻沒有太多的表現。只是在講著他做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決定,對于其他的主角們的影響在哪里。
在影片中,他不像是一個人物,更像是一個符號,一種思想,一個代表。而故事中出來的一些老農、專家、外國人等等,也是代表著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整部電影不帶腦子看,就是一個十分正常的,符合人民群眾期待的林縣人民發展致富的故事。有養成,有打臉,有爽感。若是帶著腦子看,那就是新中國的來時路了……
“拍的真好啊。”
在看片會上,有領導如此感嘆。
“沒想到這小子不僅打打殺殺拍的好,這種宏大敘事拍的也很不錯嘛。”
“這小子本身就是作家,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也理解的很深刻,拍出來總是差不了的。”
……
王言禮貌的應付著領導們的稱贊,不悲不喜。
這事情本也不是出乎意料的么,他要拍成了一坨,他自己都沒臉讓電影上映,何況還是到這樣級別的看片會來得瑟。
相應的,在外面的電影院里,也是場場爆滿,人山人海。
得益于王言的熱度,林縣的事本身就很受關注,林縣紀事的書的銷量也很高。在此之前的幾年,王言先后拍了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電影,很受人民群眾喜歡,以致于各個制片廠都開始搞同樣的類型片。從這個方面來說,火遍全國、萬人空巷的少林寺,還是跟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