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已經在沖擊大明原本的生產、分配結構,并開始謀求更大的話語權,與原本的大戶進行對抗。
但在王言的把控下,大家也算是良性競爭了。
總而言之,經濟發達的地方,早都已經被王言控制住了。廣大的百姓們,也都知道是因為王言,他們才過上了好日子,當然不可能反對王言。
只要百姓不跟著聚集起來造反,不形成一股聲勢,那么統治階級想要搞事情,也是搞不大的。要他們搞起來的最大的事,就是聚集到一起吵吵嚷嚷,危言聳聽。搞的好像大明真要亡了一樣。
但實際上只是他們的日子不好過罷了,百姓的日子過的都還挺好的。
要不然大戶們就不是簡單的嚷嚷了,而是鼓動一些地區造個反,以此來達成他們想要的結果……
如此過了一年多,到了隆慶六年夏,王言才算是結束了這一場大清洗,讓大明重新回到了穩定的正軌之上。
所有人都默認了這樣一個王言主導的大明帝國的存在,并聽從王言的號令。
隆慶這個皇帝,只在年末活動到開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年末的時候要祭天、祭祖,開春則是要舉行隆重的活動,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如此重大的場合,皇帝不出現未免太不像話,名正言順到什么時候都是重要的。畢竟王言沒有自己登基做皇帝么,對于名義上的大明皇帝還是要充分尊重的。
余下的時候,隆慶就在宮里睡女人,每天好吃好喝的。不過他并沒有養好身體,反而愈發的虛弱了。
主要還是隆慶心眼兒太,始終看不開這件事,整天郁郁寡歡。哪怕是睡女人也就只是在一開始罷了,后來讓他睡他都沒了心思。整天就想著先前同王言的斗爭,想著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后代子孫之類。
如此每天陷在過去出不來,那可不是茶不思飯不咽,日漸消瘦。從而又導致了免疫力下降,毛病也就多起來了,整個人也就開始倒計時了。
這是藥石難醫的心病,王言也救不了。
相比起來,萬歷接受的就挺好,他是每天吃好喝好。王言也給他選了妃,送了不少的女人,萬歷過的也是相當愉快了。
可能就是萬歷還沒當過皇帝,沒有抓住過那么巨大的權力吧。他雖然會想象,但跟真的坐到那個位置還是千差萬別,他的差自然就要上許多。
至于活動受限,本身作為太子,平日里萬歷的活動就挺受限制的,不能到處亂跑。雖然心理上還是有一定的抗拒,畢竟我可以不出去,但你不能不讓我出去么,但萬歷還算是安逸的。
其他相關的高級別的人,馮保還在干活,張居正等人則是被限制在了京城。王言就讓他們看著大明朝是怎么變好的。
畢竟隨著改革的逐漸進行,識字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報紙上的信息也就越來越多了,就是為了讓百姓們明白中央的各種政策,同時對于大明的整體情況有一個認知。
在此基礎之上,才是利用報紙來豐富百姓們的精神娛樂需求。出個故事會什么的,讓百姓們樂呵樂呵……
盛夏時候,太陽炙烤大地,總讓人不是很舒服。
滿頭大汗的海瑞來到了文華殿,正看到了王言穿著一身中衣,在殿內喝著冰鎮的葡萄酒,隨手翻看著奏疏。
“一點兒禮都不守,你帶不好這個頭,下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