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保守派,還是變法派,都有一個共識,天下的財富是恒定的。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地有盡時,財有竭時。
這也是保守派和變法派最大的分歧所在。
保守派認為殺富濟貧是暴政,比如說徭役法變成募役法,就是讓大戶出錢,老百姓得利。大戶也是一個錢一個錢積攢起來的家當,為什么要替代赤貧的百姓擔負本就不該是他們承擔的徭役?
變法派的理由就更簡單了,軍隊支出不能削減,官員的福利不能降低,那么想要穩定社會,只能是讓窮的吃不起飯的人先吃上飯。至于其他的,先熬過去這段時間再說。
其次就是,仁宗時期,大宋的財政因為戰爭出現了赤字。好在仁宗時期出現赤字僅僅是幾年時間,大部分時間大宋府庫還是源源不斷地收入賦稅。但是到了神宗時期,財政赤字的缺口越來越大,不得不火線提拔變法派,皇帝期待用王安石的變法徹底改變大宋財政上的困難。
解釋到這里,都應該知道了,這是一道路線題。
變法還是保守,選一樣吧!
可對于士子們來說,任何一個選擇都是千難萬難的生死抉擇。大家都是粉嫩的學子,連參加省試的機會都只有一小部分,連官員都不是,卻要面臨決定仕途命運的選擇。這已經不是一場普通的解試,而是他們人生中最為重要修羅場。
更可怕的是,不管是作何選擇,最后的結果都是錯的。贏家根本就不存在。
一道不過尋常的解試策論題目,突然搖身一變,變成送命題。
就是這么難?
難到所有人都戰戰兢兢起來,都一臉緊張的不敢下筆。
左看看,右瞧瞧。都不知道該怎么選,選保守吧,變法派知道了肯定摩擦他們。當然,這需要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通過省試之后,站在殿試的舞臺上,被大佬們圍觀的時候;選變法派吧,出題的那個老賊是保守派大佬,還想不想過解試了?
范純仁老爺子趁著出題的機會,讓整個沂州的士子都恨上了他。成功從老大人,升格成為老賊。
可是,老爺子卻興趣挺高,自顧自的說起來:“看到諸位賢達高興的愣住了,老夫欣慰不已,如今大宋內憂外患,正需要堅守本心,恪守君子之道的賢達披荊斬棘,繼往開來。諸位,老夫就不耽誤你們做題了。”
說完大搖大擺地離開了考場。
可以說,考場上大部分考生都在罵范純仁不當人子,故意陷害他們。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說解氏兄弟,他們就不在乎。本來他們來沂州參加解試,也沒有指望靠著文試獲得舉子身份,去汴梁參加大宋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
他們出現在沂州的原因就只有一個,武試奪魁,然后去汴梁大殺四方,獲得大宋的武進士稱號。文章,對他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事。因為肯定墊底。
還有一個人也不在乎,那就是李逵,事實上,李逵都已經開始下筆寫了起來。
這題目對其他人很難,是一道非常要命的送命題。
但對他來說,解決大宋財政的問題,并不難?
更簡單的是,只要在考卷上用筆書寫辦法,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