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平臺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效率還是很高的,在陳宇早上醒來的時候,兩根控制塔便已經制造完畢,躺在生產線上等著他提取了。
這只是兩根小型的控制塔,或許是科技特色,這兩根小型控制塔并不是直接以控制塔的形式從生產線上被提取下來的,而是以被封裝在容器中的納米材料的形式裝進采礦駁船的貨艙的。
等需要使用的時候,只要將容器在指定地點從貨艙里扔出來,然后啟動它,里面封裝的納米材料就會自己展開,然后轉化成控制塔的樣子。
當然這整個過程并不會太快,需要的時間甚至比控制塔在生產線上的時間還要長上許多。
這是一種專門為了太空部署建筑而設計的技術,顯然即便科技再怎么發達,在太空中飛船的載荷依舊是非常寶貴的,因此貨艙容積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縮小這些建筑的體積就成了必然。
當然,這種技術還能夠節約生產時間,在大規模生產的時候增加生產線的利用率什么的就更不用說了。
而陳宇今天的任務自然也就是將這兩根控制塔立起來,為接下來部署衛星開采陣列,實現自動化采礦做準備。
所以在將兩根控制塔裝進了采礦駁船的貨艙之后,他便開著飛船離開了建設平臺,并且同時在駕駛艙里開始了今天的直播。
陳宇的直播間人氣已經相當的火熱,即便現在是早上,他的直播間里也有著好幾十萬觀眾,人數比起昨天來又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哈嘍啊,各位觀眾佬爺們,今天是我在太空的第六天,也是我直播造星環的第四天,我又來直播在太空造環帶了。”慣例的開場白之后,陳宇也介紹起了今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布設控制塔,為之后布設采礦設施做準備。”
一邊解釋著,陳宇一邊開著采礦駁船以常規速度飛到了建設平臺附近一個合適的位置。
他將采礦駁船停下,并且從貨艙中將兩個封裝罐中的其中一個投放了出來。
陳宇一邊啟動了自己穿著的太空服的封閉式頭盔,一邊繼續進行著直播:“本來控制塔在飛船內就可以進行錨定了,不過我還沒有試過太空行走,所以今天我打算嘗試一下出艙,不過大家放心,我穿的這套太空服是可以和鏡頭連線的,大家依然可以聽到我的聲音。”
在這樣說著的時候,陳宇已經完成了出艙前的準備,在直播間差不多七十多萬觀眾的見證下通過采礦駁船的氣閘離開了船艙,來到了飛船的外面。
這是陳宇第一次來到太空之中,毫無借力點的無重力環境讓他有些手足無措,畢竟這是在太空之中,失去了地球重力的束縛和空氣的阻力,只需要輕輕一推,就能讓陳宇獲得一個幾乎不會衰減的勢能,直接飛出去。
不過好在他身上穿的太空服很是先進,而且和采礦駁船之間還有一根磁力索連接,倒是不擔心一不小心飛到太空里去回不來。
一番調整適應之后,陳宇總算能夠控制這套太空服了,這才對著鏡頭繼續進行直播。
“不好意思,第一次出艙沒什么經驗,不過感覺還算良好。”陳宇對著鏡頭說著詞,有種莫名的荒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