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君命但結果是對君主不利的,稱作“諂”,用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方式誘導君主,就是諂,用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方式附和君主,則是諛。
違抗君命并且結果也對君主不利的,稱為“篡”;對上不忠于君主,對下善于贏得百姓的贊譽,不顧國家利益和普遍道義,拉幫結派,一心想著包圍孤立君主以圖私利,這是篡臣。
不顧君主的榮辱,不管國家的得失,為了保住自己的俸祿和小團體的利益,不講原則地迎合君主以茍且偷生,這是國賊。像曹觸龍那樣侍奉商紂王,就是國賊。
看忠、順、奸的表與實。
為了善行而抗爭,為了國家利益而違逆君主,將生死置之度外,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忠心耿耿,這是“通忠之順”,表面上忤逆君主,實質是出于忠心的順從,信陵君基本上是這樣的人。
為了禮義而爭奪,為了仁義而征伐,為了正義而君臣易位,其功業順乎天地,恩澤滋潤萬民,這是“權險之平”,反經而合道,救國家于危難,以實現天下平服。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原先都是臣子,但桀紂無道,人神共憤,湯滅夏,武滅周實際上是忠、是順。
《詩經》上說:“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商湯王討伐無道,滅夏建商,得到了上天賜予的兩件寶物——“球”和“拱”,象征著天授神權,各諸侯國一致擁護商湯為領袖,行禮義之治,福祿無疆。
君主無道,臣子還為他辯解,無原則地附和,不顧是非,不論曲直,茍且偷生,迷惑混亂,瘋狂享受生活,這是“禍亂之從聲”,表面順從,實則禍亂之行,飛廉和惡來就是這樣的人。
古書上說:“斬而齊,枉而順,不同而一。”有時候通過裁剪才能統一,有時候彎曲順從才能和諧,存在差異是正常的,最后都可以和諧統一。無論臣子怎么做,關鍵是否合乎大道禮義,自己的德行是否過關。
成功從來就不輕松。
莫連山想到現代社會的生活。
如果我們把公司的老板比作君主,職業經理人比作人臣,荀子關于人臣之道的論述,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在職場里要想出人頭地,要么做“忠臣”,要么做“奸臣”。大多數人不忠不奸,所以只能朝九晚五,領一份飯票,很難有大的作為,如果這是自己自覺的選擇,那就不要怨天尤人,這也是一種生活,未嘗不能悠然自得。
奸人在任何時代都容易上位,但下場大多不好,他們的風光猶如曇花一現,爬得越高,跌得越慘,誰把人生當賭場,誰就必然輸得精光。
所以,我們的社會還是推崇“忠臣”,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應該具有良好的品德,忠于老板、忠于公司、忠于國家。公忠體國,忠不是順,為了公,甚至都無法順,為此你必須付出代價,就看你能不能堅守那份忠。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