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在開始時就已經注定。
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開打,那就上下一心,可勁的招呼。可審配偏不,戰爭成了他打擊異己的絕好機會。
官渡之戰袁敗曹勝,其中一個關鍵誘因就是許攸的反叛。戰后許攸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炫耀:曹阿瞞,沒有我,你進得了冀州城嗎?
那許攸是怎么反叛的呢,正是被審配逼走的。
許攸與審配本來就有矛盾,同在袁紹手下當幕僚,在一口鍋里討飯吃,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可審配卻把人民內部矛盾上升為你死我活的敵我斗爭。
正好許攸有親戚犯法,落到審配手中。許攸前去求情,審配不但不予理睬,反而要順藤摸瓜、枝蔓纏繞,非要把許攸套進去。許攸一看,得,爺知道你審配的手段,惹不起,還躲不起嘛!
許攸拍拍屁股,轉投曹操帳下。曹操一聽許攸來投,興奮得鞋都沒來得及穿,趕緊出門相迎。
這才有了曹操夜襲袁紹屯糧基地烏巢之事。糧草被燒,軍心不穩。人總是要吃飯的,沒有飯吃,哪還有力氣和心氣去打仗。袁紹遂一敗涂地。
攛掇開戰、逼走許攸,是審配在官渡之戰中犯下的兩個致命錯誤。至于歷來為史家指摘的審配擁立袁紹次子袁尚為主之事,沒有太多可以批評的地方。
雖然有立子以長的傳統,但袁尚畢竟是袁紹親自指定的接班人。立幼不立長是袁紹的錯誤,怨不得審配,他只是執行袁紹的遺命而已。在當時的情況下,也只有擁立袁尚,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冀州人心,與曹操進行最后一戰。
這就是審配,舍生取義,卻又昏招迭出的審配。袁紹最應該感謝的人是他,袁紹最應該痛恨的人也是他。
說他是忠誠,但又做著內奸做的事!
人性的復雜,也是歷史的復雜,更是現實的復雜。現實充滿五光十色,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在黑白之間的灰色空間,或許隱藏著人性最為隱蔽的秘密。
再看一個提到的人,荀彧,他是忠誠嗎?他忠于誰?為何又跟曹操混?
說起謀士荀彧,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出身名門望族的他,身懷“王佐之才”,因世沐國恩,所以對東漢王朝忠心耿耿。荀彧早年被舉為孝廉,任守宮令,后來棄官回鄉,后來投奔曹操。
在曹魏陣營中,曹操是當之無愧的一把手,而荀彧則是二把手。雖然曹操把荀彧列為五大謀士,但是荀彧不僅僅是謀士達而已,更是曹操的知心朋友,是可以在一起談論理想的同路人。
當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昌厚待時,荀彧以為自己找到了一位能救漢室的摯友。在曹魏陣營,曹操外出打仗的時候,基本都會把大后方交給荀彧打理,荀彧每次都能為曹操操持得井井有條。
曹操若是在前線遇到事情無法決斷,甚至還要派人連夜返回以請教荀彧。荀彧在曹魏陣營,遠遠超過諸葛亮在蜀漢陣營中的地位。